楠木軒

背靠金融央企仍難盈利,長生人壽三年規劃目標恐落空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作者:宋涵

出品:資管科技

長生人壽近日公佈了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30.2%,較上季度微降。

2020年三個季度淨利潤分別為-1919萬元、1450萬元、138萬元;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5.48億元、4.80億元、4.32億元。

對比上年同期三個季度淨利潤分別為-235萬元、-2788萬元、-6380萬元;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35萬元、-2788萬元、-6380萬元。

不難發現今年三個季度經營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仍未實現盈利,長生人壽能否破局還有待驗證。

償付能力連續下滑,業績低迷

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綜合償付能力雖然達到監管標準,不過2019年-2020年長生人壽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01%、191%、186%、177%、154%、135%、130.2%,這已經是連續7個季度下滑了。

長生人壽的疲軟不僅僅表現在綜合償付能力上,業績持續低迷也讓這家成立有17年之久的老牌保險公司有些許尷尬。

2012年-2019年長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3.31億元、2.71億元、2.45億元、2.47億元、19.32億元、18.53億元、23.16億元、14.84億元。

對比八年數據不難發現,長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在2016年發生歷史性轉折高達19.32億元,主要是由於報告期內通過銀行渠道銷售中短期產品使得保費驟增,不過在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又驟降。

2010年-2019年長生人壽淨利潤分別為-5019萬元、-7231萬元、-8072萬元、-8985萬元、-3399萬元、-5642萬元、235萬元、-1.34億元、-2.60億元、-1.66億元。

除了2016年略有盈利外,其餘年份均虧損,其實自從2009年更名以來,長生人壽的經營狀態一直堪憂,2017年之後虧損幅度擴大,2018年達到新高度,銷售中短期產品的弊端顯露,在這年退保金大增至16.33億元。

長生人壽淨利潤和保險業務收入呈現的這種差異化,究其原因是改革所致。2017年長生人壽開始進行業務結構轉型,由發展中短期產品轉變為發展保障型產品,逐步剔除保障型較低、價值小的躉交業務發力期繳業務。

業務結構的轉型,相應地帶動了銷售渠道的轉變,由以往賴以生存的銀行渠道轉變為個險渠道。

據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所經營的所有保險產品中,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五的產品佔2019年保費收入的60.4%,其中銷售渠道為銀行代理的產品占上年保費收入的42.51%。相比2018年銀行代理產品佔保費收入的74.75%有了較大改善,轉型初見成效。

長生人壽大力發展大個險業務的同時手續費和佣金支出也在同步擴大。2017年-2019年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分別為1.36億元、2.50億元、4.38億元。

長生人壽截至2019年底基本完成轉型,成果如何拭目以待。

三年規劃期限將至,恐難產

長生人壽保險的前身是廣電日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中國首家獲准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最初是由上海廣電有限公司和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分別出資1.5億元,各掌50%股權。

2008年5月份,上海廣電宣佈出讓50%股權,2009年9月份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收購其手上全部股權,更名為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自此上海廣電退出原始股東行列。

2015年7月份迎來第二次股權變更,這次引進新股東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為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雙方商議共同出資8.67億元,此次日本生命保險選擇不增資。最終第二次股權變動結果為長城資產持股51%,日本生命保險持股30%,長城國富持股19%。

日本生命保險創建於1889年的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迄今已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日本乃至全球的保險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驗豐富。不過面臨中國保險市場,努力了17年的日本生命保險交出的答卷並不如人意。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2月11日,前身是國務院1999年批准設立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是四家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主要從事收購、管理和處置國有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作為中日合資的壽險公司,經營管理以及話語權問題是外界的焦點。觀察公司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不難發現,重要職務負責人例如董事長,總經理均來自大股東長城資產一方,不熟悉保險行業,缺乏保險管理經驗。

對此,有人猜測,長生人壽經營狀況也與高管構成有一定關係,畢竟資管行業和保險行業經營模式是不同的。

2018年長生人壽曾提出過三年發展規劃,即2019年-2021年建成20-30家中心支公司;大個險新單目標保費將在三年分別達成3億元、5億元、7億元;規劃期內虧損有效降低,規劃期後儘快實現盈利,邁向中型壽險公司。

眼看規劃期限將近,經統計發現長生人壽目前在浙江、江蘇、北京、四川、山東、河南均設有分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來的中心支公司僅有5家,進度緩慢,離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壽險公司向來有“七平八盈”的説法,而根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很多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在成立6年內便首度實現盈利,而外資險企與之相反,大多要成立10年及以上方可實現首度盈利,真正做到“七平八盈”的,主要是相對穩健的中資險企以及少量外資險企。長生人壽何時能進入盈利通道,只不知兩大股東都做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