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格局下,在華外企機遇何在?關心哪些問題?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外企帶來哪些機遇?
外企如何更好地參與中國的創新發展?
如何認識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的關係?
在華外企如何更好融入國內大循環?
11月13日,高通、三星、微軟、寶馬、索尼等外企代表們齊聚一堂,參加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舉辦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有關情況介紹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郭衞民作為宣講人,為參會外企代表一一介紹。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中國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幾位宣講人均認為,“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後,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客觀上要求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
寧吉喆認為,開放發展理念已深深融入到中國科技、產業、金融、信息、人才等各方面的發展中,而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主體,也是國際循環的重要主體,因而是“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主體。在此背景下,廣大外企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參與者,又是中國發展的受益者。
王受文認為,隨着中國更加深入參與國際大循環,並使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外資企業將能更好發揮紐帶作用,並實現自身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上述經濟方面發展目標“十四五”時期一旦實現,廣大企業不管是城市消費品、中間層面還是資本性的生產,都擁有巨大機遇。
郭衞民從“十三五”發展成果、“十四五”規劃制定過程等多個角度,同參會代表們分享了他對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體會和感悟,鼓勵在華外企抓住歷史機遇,更好融入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宏圖偉業之中。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基本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2035年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可見,高水平開放型新體制是新發展格局的制度優勢,將在推進對外開放改革中發揮保駕護航重要作用。
寧吉喆表示,未來五年,中國將着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給、高質量的產品供給、高效率的資金供給,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體包括:一是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等重大開放制度,創造更加開放、公平、透明的制度環境;二是推出有序開展服務業對外開放等重大開放政策,推動高質量引進來,實現高水平走出去;三是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台;四是推進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等領域重大外資項目。
王受文以創新制度為例指出,保護創新、鼓勵創新的制度建設將成為更高水平開放的一大亮點。2019年以來,中國已經修訂了十餘部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今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又發佈了2020—2021年貫徹落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推進計劃,提出了133項具體的措施和完成的時間節點。未來,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知識產權會得到更大的保護,其創新主體的地位將更加彰顯,其聚集各類創新要素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在本場介紹會的問答環節,宣講人精彩回答了外企代表關心和關注的一些問題。
美國高通公司: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對外企意味着什麼?
寧吉喆表示,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的關係,開放合作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應有之義,外企是中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參與者。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來越大,中國願意與世界各國及各國企業開展更多對話交流,在開放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王受文表示,科技自立自強一定會給外資企業帶來機遇,因為科技自立自強是在開放形勢下進行的,是基於中外企業交流合作進行的,這意味着外企的技術將有更多市場需求。不過,外企也需要準備好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水平進步明顯,外企需要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在中國市場立足。
韓國三星集團:中國會有哪些具體措施推進先進製造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重大外資項目落地?
寧吉喆表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正在修訂,在這個目錄中,將繼續鼓勵外資企業投資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等行業領域。例如,在中西部地區投資有税收優惠政策,對於科技產業也有優惠政策。這個目錄已經廣泛徵求過意見,現在正在履行法定程序。
迪思公關:中國積極參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這對在華外企有何影響?
王受文表示,RCEP經過八年談判,15個國家已經表示要在今年簽署協議。協議簽署後,跨國企業的零部件、中間產品等如果來自成員國,可以享受到非常好的關税政策,最終90%左右的進口關税將會逐步取消。企業在中國生產產品出口到RCEP成員國,也會享受到關税優待。因此,跨國公司的市場將會得到極大擴充,對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佈局都有很大好處。
主持人張小影:在新發展格局下,外企怎樣才能更好融入中國的國內大循環?又將有哪些政策予以推動?
寧吉喆表示,中國消費結構正在變化,推動生產和服務結構開始調整,這個過程中,外企有巨大機會。此外,中國有很多新興產業,投資者需要抓住新業務、新模式帶來的市場機遇。政策上,中國將適時進一步縮減負面清單,促進外企在中國市場平等參與競爭合作。同時為外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讓國內大循環推動所有在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王受文表示,外企融入國內大循環,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利好。
一是擴大開放的政策。中國的關税總水平已經降至7.5%,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不斷削減,外企參與國內大循環的障礙在減少;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北京在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總體來看,商品、投資、服務領域的開放力度在擴大。
二是市場規模。中國有14億人口,4億人達到中等收入水平,這個市場還在不斷擴大。
三是產業鏈。中國的產業鏈配套比較完整,配套水平在全球較為領先。外企融入國內大循環時,產業鏈供應鏈有安全保障。此外,中國在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水平越來越高,每年有800多萬畢業大學生,能夠提供豐富的人才供給。
第四,很多外資企業技術水平高,因此享受到了高科技企業政策,企業所得税只有15%。今年出台的政策,對外資企業申請高科技企業的標準進行了優化,外資企業更容易獲得高科技企業税收優惠。
介紹會臨近尾聲,外企代表們也都“惜時如金”。“部長先生,我有個實際困難向您反映……”個別外企代表意猶未盡,都快把問答環節升級成了“現場辦公”。
“你可不可以把這個問題整理成更詳細的材料給我們?我們好加緊研究、推動解決。“部長們不約而同回答道。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
記者/田原 袁勇
統籌/視點工作室 郭存舉
監製/張益勇 主編/王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