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失業率持續攀升。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失業人數達2050萬,總失業人數達3300萬人,失業率由此飆升至14.7%,創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然而,美媒刊文指出,美國實際失業形勢或比官方公佈的數據更為嚴峻。
據《紐約時報》5月8日報道,失業浪潮已席捲美國各主要行業,對經濟造成全面衝擊。數據顯示,疫情肆虐下,全美4月休閒和住宿行業報告的失業率最高,已有765.3萬從業者失業。與此同時,即便是最為社會需要的醫療保健與教育行業,兩者也已裁減254.4萬個工作崗位。
此外,商務與金融服務業則裁減了212.8萬個工作崗位,零售業損失了210.6萬個崗位,製造業有133萬個崗位消失,建築業則損失了97.5萬個崗位。
美國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邁耶(Michelle Meyer)表示:“毫不誇張的説,這已經超出失業率正常浮動範圍,目前的形勢非常糟糕。失業率如此大幅度的攀升通常需要歷經數月或數季度的衰退週期,而這次僅用了數週的時間。”
據報道,美國目前處於在職狀態的成年人口占總成年人口的51.3%,創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由於找不到全職工作,數百萬的美國人被迫從事兼職工作,美國兼職就業人數由此逼近1100萬人,而該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僅為約400萬。
《紐約時報》刊文指出,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或低估了實際失業形勢的嚴峻性。
報道稱,自4月中旬以來,已有數百萬美國人提交失業申請。此外,鑑於工種分類的問題,美國勞工部表示,4月實際失業率或逼近20%。
均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斯旺克(Diane Swonk)強調,很多工作崗位或遭永久性裁減,“現實將非常嚴峻。這些崗位裁減將是永久性而非暫時性的。”
《紐約時報》分析稱,如此大規模的裁員意味着美國勞動力市場需要更久的恢復期。
慈善組織施密特期貨公司(Schmidt Futures) 經濟學家金貝爾(Martha Gimbel)認為,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中已經不存在鐵飯碗了。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博維諾(Beth Ann Bovino)直言稱:“我曾以為經濟大蕭條已是百年不遇,沒想到此次的就業形勢更為糟糕。”
數據顯示,4月約有640萬美國人完全失業,這意味着他們既沒有工作,也不在求職。
《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5月的失業率或再創新高。美國政府5月發佈的就業報告顯示,3月還在崗的950萬美國人已於當月(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該數目為1月的2倍。
另據《華盛頓郵報》8日消息,美國經濟正深陷困境,而官方公佈的數據或許只是冰山一角。3月至4月期間,超2700萬美國人(被迫)停止工作。然而,其中逾三分之一的人因種種原因未被囊括在官方統計的失業率數據中。
報道稱,26.4%的美國僱員處於低負荷工作狀態,其中製造業工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從3月的40.4小時下降至38.3小時,平均工作時長的縮減量創下了美國勞工部自2006年啓動該項數據的追蹤工作以來得最高值。
《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勞工部的失業率統計僅涵蓋現有勞動力人羣。假使將此前已失業,但現在有意重返勞動力市場的人數納入統計,那麼失業率恐將高達19.8%。由此,在官方失業率數據的基礎上,若納入有求職意願但沒有求職的人,以及所有被迫從事兼職的工作者,則有26.4%的美國成年人在4月失去工作或被迫縮減工作時長。
即便如此,《華盛頓郵報》強調,上述統計也未能覆蓋所有受疫情影響的民眾,比如數百萬無收入的美國人(如全職父母)和尋求就業的畢業生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