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數據説|“地表最強”!“魯派”創新原來如此硬核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3月6日,《人民日報》第10版刊發了山東省委書記李幹傑的署名文章《以創新引領發展走在前列》,這也是山東對於創新的再次宣言和強烈追求。

如今,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山東正在加速奔跑。“魯派”創新到底有多硬核?

這兩年,一大批“山東造”重大裝備接連亮相,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亦驚豔了世界。

揭秘“魯派”創新硬核密碼,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説起……

山東自古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春秋時期的魯班,是我國土木建築鼻祖與木匠鼻祖;春秋末期的墨子,是我國第一位集思想與實踐於一身的造物設計家。他們散發的智慧之光,至今閃爍大地。

一直以來,齊魯大地的創新活力,刻在一代代山東人的基因裏。我們彙總了2018-2021年山東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與技術合同成交額。從數據可以發現,專利數量與成交額節節攀高,創新的分量感滿滿——

新時代,山東應變局、育先機、開新局,踏上了創新的新徵程。

抓創新首先抓投入。山東財政“高強度”出招,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連續兩年增加10%,自2019年至2022年一直維持在百億元以上——

以沉穩著稱的山東,正在加速重塑自己的科研平台體系。不但“1313”實驗室成為國家隊“預備兵團”,初具規模的“1+30+N”創新體系也鋒芒畢露。據統計,目前“1313”實驗室體系包含1個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6個省實驗室、260個省重點實驗室;去年,“1+30+N”的創新創業共同體突破關鍵技術391項,解決技術難題282個,制定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86個,實現增加值超過了513億元。

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最新發布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名單顯示,全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為1601家,其中,山東(含青島)上榜185個,佔全國的11.5%,在各省份中可謂遙遙領先。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山東良好的科創環境,如同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讓大鳥與小雀比翼齊飛,無論是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還是科技領軍企業,抑或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都能茁壯成長。2021年,山東的科技企業梯隊這樣集結——

小塊頭卻有大能量。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保障冬奧會場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服務國土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國產數據庫………這些都是藏身山東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創新成果。

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2021年,山東培育22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達362家,其中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小巨人”157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累計培育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57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5家,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其中示範企業109家,居全國首位。

山東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帶有攻主業、敢挑戰額“魯派”特色——

面對疫情、百年變局交織影響,“創新”二字,無疑是我們理解世界、溝通未來的鑰匙。通過向創新要動力,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2021年,山東區域綜合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素以經濟結構偏“重”著稱的山東,因為創新驅動躋身“8萬億俱樂部”,如果把2021年365天換算成525600分鐘,山東每分鐘為國家貢獻了近1600萬元的GDP。

大眾日報數據新聞工作室出品

數據/文案:王鶴穎 禹亞寧 王亞楠

美編:孔令怡 李亞平

鳴謝: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統籌:代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