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中概股迴歸!香港作最新表態,中概股盤前漲聲相迎,迴流潮對港股意味着什麼?60家公司成潛在標的
財聯社(深圳,記者 成孟琦)訊,香港明確表態正在為中概股迴流做好準備,讓市場的討論聲重新熱鬧起來,美股中概股盤前更是“漲聲相迎”,分析來看,有60家公司有望成迴歸標的。
2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視頻方式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在提到中概股迴流時談到,將允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屬非創新產業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
陳茂波表示,以上措施將有利進一步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豐富市場選擇,增加市場流動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資平台的競爭力。同時,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正在檢視主板上市規則,研究在充分顧及相關風險的情況下修訂上市條件配合有關集資需求。
或許是受這一表態鼓舞,今日美股中概股盤前普漲,截至記者發稿,百世集團漲7%,老虎證券漲4.61%,理想汽車漲近3%,霧芯科技漲3.68%,拼多多漲1.75%,嗶哩嗶哩漲2.67%。
港股去年IPO金額排名全球第四
對於新財政預算案,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回複稱,支持特區政府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港交所將繼續創新,鋭意優化其全球領先的上市制度、發展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並豐富集團的產品和服務,以連接全球資本。他還表示,期待繼續與特區政府和所有持份者緊密合作,提升香港市場的韌力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將於2月24日公佈2021年業績,市場更加關注港交所未來的表現能否配得上香港政府在業績公佈前夜送上的如此厚禮。
過去幾年,港交所連續準備,已實施了一系列改革,這其中包括: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上市,允許沒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併為合格發行人在港股第二上市提供便利、以及在SPAC項目上向對手新加坡奮起直追等。
陳茂波指出,上述措施也推動了港股交投及市場規模增長。2021年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667億港元,較2020年上升29%;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近3300億港元,全球排名第四。
截至2022年1月底,共有70家公司依據新制度上市,融資金額逾5700億港元,佔同期總集資額近一半。其中,有48家為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融資額共逾1100億港元。由此,香港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哪些中概股是回港上市潛在標的?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面對監管的不確定性,會逐步選擇迴歸。2018年以來已有15家中概股公司通過二次上市方式迴歸港股,另有3家公司選擇在香港直接主要上市。中金公司研報表示,相比A股,港股在上市條件、週期、資本管制等多方面因素下成為多數公司的首選。在外部環境變化及監管協調不確定的背景下,預計有能力且符合條件的中概股公司會逐步選擇回港上市。
通過篩選,中金標出60家公司滿足二次上市條件迴歸港股,60家中又包括35家當前已符合條件的公司,及25家公司可能在未來3-5年內滿足條件。
雖然還有197家公司目前看來未能滿足回港上市條件,不過中金表示,其市值佔比僅有9%左右,整體佔比不大。
從融資規模看,參照已迴歸公司不同市值的平均新發股份比例計算,中金估算中概股迴歸帶來的新增融資規模預計在1800億港元左右,年均新增600億港幣,相當於港股2021年全年IPO融資規模(3,330億港元)的18%,並不算很高。
值得關注的中概股迴歸板塊
展望2022年,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認為,香港是主要的全球股票交易中心之一,擁有龐大的國際投資者和發行人基礎。未來赴港上市的中國企業會越來越多,中概股迴歸有望持續活躍。王亞軍還提到,2022年中國資產,依然是包括境內投資者及海外投資者非常關注的投資標的。在政策各方面落地,市場獲得相關確定性之後,市場走勢又會重新回到它該有的軌跡中來。
就板塊而言,他認為,TMT和醫療行業,將持續領跑中國企業股票及股票掛鈎發行。契合國內消費以及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高端製造業等主題,消費和工業板塊的股票發行融資更加活躍。
迴歸港股對中概股估值有何影響?
迴歸浪潮在即,投資者普遍關心中概股迴歸是否會對公司估值造成影響。對此,中金表示從已迴歸港股的15家公司的案例來看,二次上市後並沒有明顯改變公司股價和估值走勢,甚至換手率也並不亞於美股。正因如此,已迴歸的二次上市公司已經有相當部分股份轉到港股交易。
不過,部分中小市值公司後迴歸的確也可能面臨成交活躍度不足的一些問題。但中期來看,估值和成交活躍度更多取決公司自身基本面。
相比美股,儘管港股存在整體市場深度相對不足、成交不夠活躍(港股過去一年日均成交1600億港幣、換手率~80%,成交超5000萬港幣公司僅佔13%)、整體估值中樞較低(當前PB
迴歸大潮是否會對港股流動性造成壓力?
港股的流動性不足,一直是企業與投資者格外關注的問題。
對於港股二級市場流動性不佳的問題,西澤投資基金經理楊豔表示,港股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國內企業重要的融資市場,中概迴歸,H股也是首選。根據目前法規條例,並不是所有中概股都可以在港上市,但條例也許會發生鬆動。香港市場可以有序承接中概迴歸融資,考慮到二級市場目前流動性不佳,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新的融資勢必會對存量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在中概迴歸完畢之後,香港市場又會變成一個投資中國最佳的窗口和場地,新興科技,領先醫藥以及消費互聯網都可以在這個市場涉獵到,因此會有更多的參與者參與其中。
中金公司則表示,在摘牌等極端情形下,中概股上市公司有可能會因此損失部分海外投資者,例如那些只能納入美國上市股份的海外ETF基金、又或者一部分對投資區域、税率、交易工具等有較多限制的海外投資者等。根據主要公司的持股結構粗略匡算,潛在減持壓力可能在3%左右,相當於年均800億港元。但更多資金流入、納入滬港通投資範圍、公司回購等都可以起到流動性上的對沖效果。而從更長期角度,中金認為更多中概股迴歸對港股意義重大,將進一步鞏固港股市場作為區域金融中心、以及中國“新經濟橋頭堡”的地位,有助於吸引更多資金在香港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