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曲源 周晶)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對外公佈,202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好於預期,初步核算,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意味着什麼?中國經濟能夠V型反轉的密碼是什麼?針對以上問題,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強國論壇: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對此,您二位怎麼看?
魏建國:這個數據內涵豐富、含金量高。
向內看,100萬億元,標誌着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標誌着我國向高收入國家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向外看,100萬億元,像一個巨大的吸鐵石,吸引着全球的外商來華投資,帶動全世界經濟發展。此外,數據也給我們注入更多信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集聚了新動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
張永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在這樣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答卷。我國擁有完善的產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還有14億人的超大市場空間,自我調整能力比較強,能有效應對疫情衝擊。而且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些都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回穩復甦、轉型升級。
強國論壇:中國經濟能夠V型反轉的密碼是什麼?
魏建國:數據如此亮眼,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這個優勢表現在速度、規模、質量和效益上。比如,為應對疫情影響,去年國家出台了各項政策,並就切實提高紓困政策落實的精準性、時效性提出明確要求。通過今天發佈的數據可以看出,制度優勢有效克服疫情影響,是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
此外,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外貿結構發生了變化。一是,加工貿易出口和一般貿易出口齊頭並進;二是,跨境電商在疫情期間成為我國實物貿易主要方式之一;三是,一般電器、家用電器、玩具等傳統出口商品向高新技術、高新電子商品轉變。
疫情衝擊之下,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強勁的韌性。2021年,中國經濟必將乘勢而上,其中外貿大有可為。
隨着RCEP的簽訂,預計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的外貿會呈現兩位數的增長。這是因為RCEP是全球最大的貿易經濟體,佔據全球近三分之一的GDP,而且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現在東盟已經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相信未來東盟和中國之間的外貿往來會不斷增長。
此外,中國會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貿易。隨着RCEP的簽訂,相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會陸續和中國簽訂雙邊自貿協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的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會成為一個大趨勢。同時非盟、阿盟等國家也會加強和中國的合作,從而推動區域貿易的發展。
最後,大數據、雲計算、5G、智能製造等數字技術會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張永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其次,我們產業體系相對比較完備,在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依然能夠較順暢的運轉。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隨着產業升級和自身營商環境的改善,中國的市場和工業化體系將在全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最後,中國企業適應新變化的能力較強。比如,比亞迪本來是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疫情來了之後很快做出調整,快速建立生產抗疫物資的生產線,國外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
強國論壇:從2020年全年看,消費仍然是負增長。消費的拐點何時會出現?
魏建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全年看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特別是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達到了4.6%。
今年要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讓老百姓有能力消費、有信心消費、有底氣消費。而這就需要抓住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呵護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民眾端牢了飯碗,激發出消費意願,不僅能夠推動中國的經濟列車穩步向前,更能享受到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張永軍: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影響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因素就是消費。近期疫情有所反彈,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怎麼做到既能夠有效防控疫情,又不影響到消費回升的勢頭,確實需要多方關注,採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總的來説,我對國內的消費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我國有14億人口和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內需市場,隨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消費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