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羅霞:鼓勵交通碳中和制度創新推動深度減排技術革新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交通運輸行業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是各國碳中和行動的關注重點,對我國實現碳達峯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有重要影響。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羅霞提出關於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的建議,認為應鼓勵交通碳中和制度創新,推動深度減排技術革新。
“未來我國交通運輸需求將持續高速增長,減排難度和減排潛力也將隨之增大。”羅霞談到,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交通運輸行業需要從“十四五”期間就做好佈局,開啓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零碳”之路。目前我國已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交通減排政策,包括調整出行結構、提高運輸效率、提倡共享出行、推廣新能源汽車等。然而,現有政策的預期效果與碳中和願景尚有差距,存在目標導向性不強、現行政策力度不足、技術儲備欠缺等問題。
建議:堅持碳中和願景頂層引領
明確交通行業轉型路徑
羅霞認為,堅持“着眼零碳願景,加強頂層設計”的方針,將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作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引領性目標之一。建立全生命週期的交通運輸碳排放核算、核查體系,構建以碳減排量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標準、行業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標準。同時加快開展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峯路徑、碳中和路徑分析研究工作,在階段性目標、階段性重點、政策組合、政策推行時間等方面提供指導性建議,並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起到“探索試驗、示範推廣、引領發展”的作用。
加強多領域政策互補協調
保障減排策略可行有效
遵循“強化統籌協調,突出政策引導”的思路,積極出台交通碳中和相關政策,鼓勵政策間的協調配合,提高政策實施力度。她解讀,做好交通供給與需求管理的政策搭配,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質、促進共享出行發展、加快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碳排放税機制、建立交通碳交易體系、設立低排區、逐步推進燃油汽車禁售政策,持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鼓勵多式聯運發展、促進貨運汽車電動化發展。同時做好交通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政策協調,加強交通運載工具電動化與電力清潔水平的同步發展,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與消納,避免排放轉移風險。
鼓勵交通碳中和制度創新
推動深度減排技術革新
此外,還應明確“鼓勵制度創新,推動技術革新”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區、部門和企業率先開展制度創新,為交通碳中和政策的推進提供保障。充分整合相關領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建立交通碳中和創新研究中心,聚焦關鍵問題攻關,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碳中和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為交通運輸行業“零碳”之路注入創新動力。逐步打造交通運輸碳中和戰略諮詢中心、碳中和技術示範平台、碳中和人才培養孵化基地、碳中和產業發展應用基地,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實現碳中和持續提供創新保障,探索和總結出一套兼顧快速發展與深度減排的中國方案,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美麗世界做出積極貢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