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電視劇《贅婿》熱播,郭麒麟又憑藉劇中角色火出了圈。
他飾演了一個平民出身、拎包入贅的豪門女婿,靠着自己的商業才智不斷打怪升級。
現實中的郭麒麟,卻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富二代,堂堂的德雲社少班主。
光靠父親郭德綱就足以過上富足的生活,他自己還不停地出演電視劇、綜藝、相聲,存款想必驚人。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卻被稱為最摳門的富二代,日常生活節儉到了極致:
他在北京一直是租房子住,裝修簡陋不已,只有一張沙發,一個茶几,一張凳子,一張牀。
那些租房時帶不走的東西,他都是買最便宜的:水龍頭、洗澡的花灑、刷廁所的刷子......
像垃圾袋之類的東西,他是根本不會買的,一般用的都是超市買東西送的購物袋。
有一次家裏的燈泡壞了,他捨不得買新的,從此就靠着電腦微弱的亮光過日子。
乾爹于謙過50歲生日,郭麒麟更是把摳門的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給於謙寫了一封信:“送煙,怕您咳嗽;送酒,怕您喝完上頭;送捲髮棒吧,我又不是很瞭解。
想來想去,還是給您寫封信吧,能抒發點真情實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省錢!”
于謙收到信時哭笑不得:好小子,摳門摳到乾爹頭上來了,還別説,信倒是挺幽默。
25歲的郭麒麟,心態早已比大多數中年人都老成,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捨棄的。
這一屆年輕人,活得越來越通透了。精緻窮早已過時,他們奉行的是攢錢成癮的極簡生活。
錢是人的膽,摳門才是王道,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爭取“摳”出一份安全感。
02
豆瓣上有2個出名的摳組:“摳門男性聯合會”以及“摳門女性聯合會”。
他們極盡所能摳門的生活,在外人看來也許會覺得搞笑,但卻實實在在地讓他們攢下不少錢。
有位組內的老哥,為了領公司的免費夜宵,就天天留下來寫寫代碼、學習看書。
反正每天下班了回去也沒事做,不如領了宵夜可以當第二天的早飯,既省錢又提升了自己。
有位堪比李子柒的大神,覺得菜市場賣的魚太貴,就自己買了個地籠,下河捕魚。
後來更是鑽研了種菜技能,茄子、豆角、小葱......在自家陽台上實現了蔬菜自由。
住在上海的蕾姆,從前喜歡吃高油高鹽高熱量的外賣,後來為了省錢開始自己做飯。
她開始多吃蔬菜、雞蛋、牛奶、水果這類健康的食材,每個月的伙食費從2000元降到了700元。
帶飯上班更是讓她學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體重也在不知不覺中減輕了好幾公斤。
為了存錢買房,一位精緻的摳組男孩化身為手工達人,把喝完的酸奶瓶改造成筷子簍,美觀實用。
(圖片來源:@存錢買房!)
還有人用街上發的宣傳單和透明的手機殼,自制出了一個集復古與運動於一身的新手機殼,充滿藝術感。
(圖片來源:@西西Kei餅)
他們摳得有創意、摳得坦蕩、摳出了一種新境界。省錢是他們的快感來源,攢錢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作家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一書中,寫過這樣的句子:
“缺錢會讓一個人變得小氣、刻薄、貪婪,會扭曲一個人的性格,讓他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變得庸俗。”
更年輕一點的時候,我總覺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直到自己走進了生活的戰場,為了醫藥費、車貸、房租、未來小孩的奶粉錢等操心時,才發現攢錢才是成年人最高級的自律。
03
3條建議,送給想要開源節流、在這個被慾望裹挾的社會里活得更遊刃有餘的你:
①梳理自己的風險金字塔。
風險金字塔,一般分為三層,分別是:損失性風險、支出性風險和所有性風險。
人生早期,是財富創造開始階段,最大風險是損失性風險。
極端情況下遇到重病、意外,可能就再也不能創造財富,也無法陪伴家人並盡家庭責任。
人生中期,是財富有所累積階段,最大風險是支出性風險。
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很多支出都非常剛性,金額大、時間無法拖延。
人生後期,是財富累積最大階段,最大風險是所有性風險。
因為代際傳承會涉及到很多問題,例如房產税、遺產税、分配糾紛等,如果處理不好會釀成很多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識別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就無法進行風險管理,最後就會產生嚴重損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風險管理尤其如此,如果等到風險發生,才開始應對,損失已經發生,往往已經來不及降低損失。
每個人一輩子會經歷不少階段,活動不同,面對的風險也不同,需要不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及家庭所處階段、收入水平、風險類型等,組合各種保險工具。
優先應對基礎風險,有餘力再應對中端風險和高端風險,持續提高風險防禦能力。
人生牌桌,不在於一時贏多少,其底線在於,無論出現任何風險,即便是完全無法預測不確定性,也能夠不被風險擊潰,一直留在牌桌上,就有條件翻盤。
要做到這一點,僅僅抱着僥倖心理是做不到的,而要做足風險識別、量化和管理。
04
②運用九一法則。
許多人向一位富翁求教致富的方法,富翁就問他們:
“如果你有一個籃子,每天早上往籃子裏放10個雞蛋,當天吃掉9個,最後會如何呢?”
結果這些人都回答:“最後籃子會被裝得滿滿的,因為每天放在籃子裏的雞蛋,比吃掉的多一個。”
富翁微笑:“致富的首要原則就是,在你的錢包裏放進10個硬幣,但最多隻能用掉9個”。
也就是説,要想達到財務自由,就必須強制儲蓄,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破例。
這就是九一法則:量入為出,開支最多不超過收入的90%,要強制儲蓄10%以上的收入。
只有定時定量儲蓄,再通過適當的投資,提高利率,才能充分發揮複利效應,最終實現被動收入超過開支。
人性有這樣一個弱點:很難延遲滿足,總是傾向於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喝涼水。
但一個人有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是很重要的。
當你面對一個看好的機遇時,如果此前沒有強制儲蓄,往往一下子拿不出幾萬、幾十萬的錢,就會錯失機遇。
只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堆,才能讓財富的雪球滾動起來。
05
③買資產,別買負債。
台灣有一對夫妻,為了攢錢環遊世界,他們住最便宜的公寓、自己種菜、出門就坐公交車。
衣服只穿二手的、從來不下館子,就連舉辦婚禮都沒有花1分錢,蜜月就是徒步爬山。
正是用了些極端的省錢方法,他們每年能把收入的80%攢下來,投資指數基金。
10年時間,累積存了650萬,之後靠着基金分紅,實現了環遊世界的夢想。
他們還把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做法集結成書出版,產生了版税,也給他們增加了“睡後收入”。
《窮爸爸,富爸爸》裏面有句話:富人買資產,窮人買負債。
很多人分不清資產和負債的區別,簡單來説: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很多人工資一發,就用來買衣服、首飾、汽車,這些通常是負債。
而財商高的人,則會購買房產、債券、票據、知識產權等,這些通常是資產。
把錢花對地方,才能源源不斷地實現資源增值,讓自己的“鵝”下更多的金蛋。
希望今天分享的3個建議,對你有用。
也願你攢下的每一個數字,都能成為你應對生活風險的底氣。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