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藥股在外圍利空衝擊下大幅下跌。下半年以來的申萬醫藥生物指數跌超15%,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跌幅排名第三。 醫藥生物指數的最高點出現在2020年8月初,直到今日,仍然處於下跌行情,從去年高點到最低點,已經下跌45%。
不過,對於快要“腰斬”的醫藥板塊,不少基金經理仍持有樂觀態度。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看好醫藥行業長期投資價值。醫藥在2020年開始的波動中不斷調整,目前受事件性因素影響,業績、估值和資金已經達到近兩年的底部,從中長期維度看是一個較好的配置時機。
醫藥板塊近期持續調整
9月16日,生物醫藥板塊整體漲幅-2.91%。數據顯示,截至週五,生物醫藥板塊近一週漲幅-5.00%,近一月漲幅-4.42%,近一季漲幅-9.08%。
尤其在9月13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開盤A股和H股CXO概念股便迎來了大跌,A股CXO龍頭藥明康德和凱萊英跌停,港股藥明生物跌近20%。
受此影響,醫藥主題基金的淨值遭遇大幅打擊,多隻醫藥主題基金9月13日單日大跌近5%。截至9月16日,帶有基金名稱中帶有“醫藥”或“醫療”的基金產品自9月13日以來幾乎全線下跌。
談及近期醫藥板塊的調整,創金合信醫療保健基金經理皮勁松分析稱,主要受到幾個外部因素的影響:第一,美國總統簽署《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計劃》,鼓勵和推動醫藥製造業迴流美國,再次引發市場擔憂,相關出口業務佔比高的醫藥研發外包板塊出現了顯著下跌。
“第二,美國通脹數據再次超預期,打破了市場對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的預期,引發投資者對整體流動性收緊的擔憂;第三,近期國際環境出現一些變化,投資者對外部環境的穩定性有所擔憂,市場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整體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醫藥板塊也難以獨善其身。” 皮勁松説道。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基金經理張弘進一步表示,9月12日,美國拜登政府簽署一項鼓勵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的倡議,用以確保美國創新產品均由美國生產。
“短期看,”張弘認為,該法案並未有任何具體落實細節(和芯片法案差異巨大),該法案也未曾提及對中國生產的限制,只是計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工程師紅利、產能優勢非海外企業可以比擬。長期看,CXO領域對國家安全影響不大,中美之間競爭主要集中在科技之間。
“躺贏”性質的賽道行情或難再現
拉長時間線來看,自2021年7月以來,醫藥板塊持續調整。Wind數據顯示,2021年7月以來,截至今年9月16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跌幅達37.42%,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跌幅排名第一。
而中證醫藥指數自2021年2月18日盤中創出17718.23點的歷史最高點位後,迄今的一年多時間可謂跌跌不休,迄今累計跌幅達46.21%,已然逼近“腰斬”級別。
尤其9月16日,中證醫藥指數大跌3.07%,盤中最低觸及9411.98點,創下2019年8月23日以來的3年多新低。
不過,多位基金經理仍然旗幟鮮明地看好醫藥板塊的中長期行情和投資價值。諾德基金基金經理朱明睿認為,醫藥板塊依舊是長坡厚雪的賽道。醫藥板塊近一年多的回調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藥品集採與耗材集採等政策的出台,使得醫藥板塊近一半上市公司的利潤端或未來預期的利潤端形成不小的承壓;第二個原因是疫情導致醫藥板塊中的醫藥消費子板塊業績端有較為顯著的波動,該板塊較難通過利潤增長去消化估值。
“而這兩大因素都將在明後年被逐漸被消化”,朱明睿説道,藥品集採與耗材集採等政策基本已經落地,在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端和市值上已得到反饋,疫情方面也正在走向更樂觀的方向。
皮勁松表示,行業創新升級、消費升級的長期產業邏輯並未發生變化,行業內部也有很多新技術、新模式驅動下的新興公司湧現,在滿足一系列臨牀需求的同時也帶動行業的成長。雖然有所波折,但目前我們依然處於這個趨勢中。以一種更長期的視角看,人口老齡化和經濟水平的持續提升都會帶來醫藥行業需求量的持續增長,這是醫藥行業“長坡厚雪”的基礎。
“從板塊行情角度看,醫藥板塊經過2019年到2021上半年的大幅上漲,相當程度上反映了2015年到2020年醫改帶來的產業升級的階段性成果,而2020年、2021年新冠疫情的發酵使得市場對行業部分領域的未來樂觀前景有一定程度的透支,因此醫藥板塊需要休整,待產業的發展跟上來之後,板塊的行情有望得到再次驅動。”他説道。
但皮勁松同時強調,在當前新的大環境背景下,期待再次出現前幾年所謂“躺贏”性質的賽道行情有些不切實際,我們認為未來更多的會是自下而上、百花齊放的投資機會,需要投資者更深入地挖掘、研究和跟蹤,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選擇一個領域躺倒即可。
具體到細分投資方向,張弘稱,在未來階段,醫藥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一是醫療消費,符合歷史發展,包括中藥消費品、個人護理等,符合中產階級普遍能消費的起的消費。此類消費的崛起同樣會帶來整個醫藥行業的機會;二是需要關注真正本土科技創新的含量,或者是一些國產替代配套的產業,比如中高端製造、精密製造等;三是中國醫藥製造優勢,如CXO裏面的CDMO,包括一些低端製造像原料藥和簡單耗材。
四季度關注政策緩和的投資機會
今年以來,伴隨着板塊的持續調整,醫藥行業基金全軍覆沒。跌到歷史底部之後,醫藥行業可以抄底了嗎?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張弘直言,“今年四季度醫藥板塊主要集中在政策緩和的投資機會,包括醫療服務,傳統制藥和器械等生產領域。”
他還表示,醫藥重要風險來自於政策環境,尤其是消費的政策環境。但目前來看,各方面都還是在鼓勵消費的,醫藥作為消費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可能不會進一步的限制醫療的消費。
朱明睿也認為,醫藥板塊在當前位置下行空間比較有限,各方的負面因素擾動也基本在估值上得到了反饋。從中長期維度看,當前或許會是配置醫藥板塊的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點。談及風險方面,他表示,需要關注由地緣政治風險導致的海外客户佔比較大的企業業績可能會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以及疫情可能會有一定反覆的風險。
事實上,隨着醫藥板塊的明顯回撤,板塊估值也快速回落並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中證醫藥指數最新市盈率(TTM)為27倍,市盈率百分位為7.47%,即當前估值只比歷史上7.47%的交易日要貴。
此外,隨着板塊的長時間回調,當前醫藥板塊的擁擠度也明顯下降。以公募基金為例,據萬聯證券統計,2022年二季度全基金市場醫藥持倉比例為10.07%,季度環比減少1.32%;剔除醫藥主題基金後的持倉比例為4.42%,季度環比減少1.08%;同期醫藥股在A股總市值中佔比為7.96%,環比下降0.74%。
拉長週期看,無論全基金市場醫藥持倉比例,還是剔除醫藥主題基金後的持倉比例,當前公募基金配置醫藥行業均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低。
在皮勁松看來,板塊今年命途多舛、內外交困,尤其是7月以來疫情、政策預期、外部環境輪番轟炸,半年報也沒什麼亮點,因此7月以來進一步調整。但當前除了板塊估值分位數歷史低位、機構配置比例歷史低位等大家常常提到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還看到近期政策環境已經在改善過程中,結合三季報開始行業增速有望回升,我們認為此時下跌,值得投資者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