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在6-8%就完成年度目標
一季度股市巨震,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3.13%,創業板指累計下跌7% ,但券商自營(券商自己操盤買賣證券)收入增速不俗,難道是炒股實力大增?
據統計,一季度40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業務收入348.47億元,同比增加 16.2%。
其中,自營收入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別是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分別為42.19億元、39.89 億元、39.04億元,收入增速前三的為國泰君安、興業證券、長江證券,分別為增長了50倍、2.7倍和1.3倍。
然而,從一季度自營投資收益率來看,券商的自營收益率卻並不高。據渤海證券測算,40家上市券商中,一季度投資收益率最高的是紅塔證券2.29%,其次是國金證券1.70%,第三是國泰君安1.36%。
“自營投資分為固收和權益兩種。”對於自營的收益率較低,深圳某證券公司人士認為,券商對這項業務(自營)的考核一般就是要覆蓋資金成本,收益率在6-8%就完成年度目標,因此固收佔比較高,整體收益較穩健。
國泰君安五十倍增長摸底
作為賣方券商的第一梯隊,國泰君安一季度的自營收入出現爆發性增長。
據“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計算得出,國泰君安一季度自營收入規模排名第一,達到41.2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028萬暴增了近50倍。
對於業績暴增,國泰君安解釋是,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加及上海證券股權重估產生的收益。
據瞭解,為了解決與上海證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國泰君安對上海證券的持股比例 由增資前的51%降低至24.99%, 因此,上海證券不再作為控股子公司納入國泰君安的合併報表範圍。經初步測算,上海證券本次增資為公司產生收益人民幣11.6億元。
另一方面,是國泰君安去年一季度的自營收入基數較低,而且在2021年一季度的自營投資規模大幅增長,達到3040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投資規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近五年來,國泰君安的投資規模持續上升,2016年1173.8億元,持續增長到2020年2928億元,到2021年一季度,自營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三。
太平洋、第一創業和光大證券自營虧損
A股的變臉加速了券商自營的業績分化,太平洋證券、光大證券和第一創業這三家券商一季度的自營收入轉為虧損。
一季報顯示,太平洋證券2021年一季度實現投資收益1.9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37.19%;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虧損998.61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32億元。
太平洋證券表示,一季度股票及債券投資收益減少,對聯營企業的收益減少,公司持倉市值也發生了變動。
第一創業一季度自營投資收益虧損1.4億元,公司指出,一季度營業收入的下降,主要是本期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下降。
有券商從業者稱,整體來説,券商一季度業績分化較大,過半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均出現下滑,主因是一季度股債市場波動加大,自營業務不好做。
光大證券一季度虧損最多,達到1.49億元。光大證券解釋自營收入的減少是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加所致。
“一季度有些券商出現虧損,主要是權益資產出現了公允價值的波動。”上述深圳券商人士表示:“如果一季度券商自營業務能夠保持權益類公允價值提升帶來的投資收益,説明公司沒有重倉買核心資產。因為一季度主要是核心資產跌得比較多。”
一季度自營最高收益率2.29%
一般來説,券商自營投資四類資產,債券、基金、股票和其他類別,其中大部分是投向債券,投資於股票的比例不會超過20%。
因此券商自營整體收益率不會太高,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上市券商自營投資收益率最高的是紅塔證券,收益率為2.29%,其次是國金證券1.7%、國泰君安1.36%。
從自營投資收益率來看,中小券商投資收益率高於大型券商並且波動幅度較大。
在40家上市券商中,2020年投資收益率位列前五的券商分別是紅塔證券10.30%、東北證券8.26%、國金證券7.01%、西部證券6.56%和興業證券6.4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多家券商的自營規模都有不同比例的增長。
比如中信證券2020年底自營投資規模約為4400億元,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自營規模超過5000億元,成為自營規模最大的券商。投行貴族中金公司,2020年底自營投資規模約為2400億元,到2021年一季度自營規模增長至接近3000億元。
事實上,在券商新一輪擴張中,券商重資產業務貢獻佔比快速飆升,重資產業務即是指依靠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獲取利潤的業務,如自營、做市、直投以及資本中介業務。
參考海外投行的發展歷程來看,券商機構槓桿率的抬升和重資產化模式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證券業內人士也表示,券商商業模式的逐步重資產化,資本中介業務和機構交易業務逐步發力,未來頭部券商更是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
(作者:李域 編輯: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