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交流慢充的時代即將結束,直流快充的時代悄然而至?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無論資本還是用户,都越來越看漲這一綠色行業。但對比之下,與之配套的充電樁建設卻多少有些被遺忘的意味。

但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一環,充電樁卻又必不可少。在新能源時代即將全面鋪開的當下,配套的充電樁命運將會幾許?我們可以試着做一做猜想。

歷史

國內第一個電動車充電站,可以追溯到2006年,彼時,比亞迪成為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後的2007-2008年,由於奧運盛事的到來,政策層面也開始入局,電動充電站的發展效率有了小幅度提升。

不過在2010年之前,充電站的建設仍屬小打小鬧的萌芽期。直到2010年後,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主導下,行業才開始迎來飛速發展。在經歷了2015-2018年的爆發與洗牌後,如今的電動車充電樁市場已經平穩走入了新基建時期。

KPI不佳

但即便如此,電動充電站的KPI完成度仍舊欠缺。2015年發佈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中提到,我國要在2020年建成充電樁480萬個(含公共充電樁與私人充電樁),車樁比達到1:1。而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充電樁數量僅逾120萬個(含公共充電樁與私人充電樁),車樁比為3:1。對比之下,差距立顯。

尤其是公共充電樁,由於高昂的建設成本,因此一直以來“用愛發電”的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都是政府在主導推進,民間資本幾乎未曾參與。

民間運動

與之相對的另一邊,私人充電樁的發展似乎要好的多。畢竟,私人充電樁多數採用的都是交流樁,本身建設成本就更低,對於習慣跑馬圈地的民間資本,極其適合。

在這一方面,比亞迪可謂是一家獨大,目前為止已經建設了超42萬台充電樁,市場份額超6成,妥妥的一哥。

不過,也正是由於民營企業在前期的擴張過於盲目,因此至今盈利困難都是抹不去的行業痛點之一。再加上國情問題,私人充電樁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物業限制、停車位不足、電網衝擊等問題也影響了整體進度。

趨勢與未來

在進入到新基建時期後,充電樁的發展格局可以預見將會有重大變化。此前,由於公共充電樁效率慢、質量差等問題,一直不太受待見。但隨着直流快充的崛起,至少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明確其將會進一步成為公共充電樁的主力發展方向。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用交流樁?咱們直接看一個對比就可以知道: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續航焦慮面前,直流樁必然是首選。交流樁自身成本低的特點僅適合運營商前期的跑馬圈地,隨着後期成本的不斷下降,直流樁的優勢將會變得越來越大。

但有一點,對於以政策主導為主的公共充電樁建設,未來的發展速度也許未能有大的提升。不過單位效率上的進步,多少也能消除數量劣勢帶來的影響。而隨着新能源汽車銷量與充電樁技術的日益完善,離達到車樁比1:1的日子,似乎也不遠了。

結束語:幾年前,“換電模式”的討論度一度很高,但由於換電站的建設成本與電池規格問題,目前還未能有效鋪開,僅蔚來在這一方向上走出了些許成績。但不可否認,換電模式的優點是充電所不可比擬的,也許也會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直流充電樁也即將面臨淘汰,屆時新能源汽車將會以“換電”的方式繼續發展。

#特斯拉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