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健康大講堂現場 馮祥 攝
“三孩”政策來臨,但不少育齡青年卻不得不面對日益加劇的生育焦慮:除了觀念改變、生活成本和養育成本高等原因導致的生育慾望降低,還有一部分人想生而不能生。
數據顯示,我國的不孕率從2007年的12%上升至2010年的15%,2020年又上升到18%左右。“三孩”政策或助推部分人羣生育需求的增加,對於高齡婦女和不孕症人羣而言,輔助生殖技術成為一種選擇。
昨天是國際志願者日,上海市衞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體育局和新民晚報社聯合主辦“2021年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季”系列活動暨第74屆新民健康大講堂,聚焦“如何緩解當下的生育焦慮”這一議題,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董曦、上海長征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寧霞暢聊“試管中的焦慮與希望”。
生三孩更要早準備
全球生育率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人類的生育力正面臨空前危機。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平均每個婦女只生1.3個孩子。
孫寧霞介紹,從1978年世界上誕生第一個“試管嬰兒”以來,輔助生殖技術已走過了40多年曆史,無數臨牀實踐證明,這種技術是安全的。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試管嬰兒的先天缺陷發生率升高。
中國是世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大國,技術位列世界先進水平。為減少胎兒出生缺陷的發生,圍繞女性孕早期、孕期(產前)和新生兒出生的三級預防策略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可有效減少遺傳性出生缺陷,保障母嬰安全。
“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28歲之前,隨着年齡增加,生育能力開始下降,尤其是35歲以後生育能力下降更明顯。”孫寧霞表示,女性生孩子還是要趁早,早生才能優生。在她看來,如果要生三孩,更要提前準備。
隨着輔助生殖以及遺傳檢測技術的發展,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對胚胎進行常見遺傳缺陷甚至罕見疾病的針對性篩查,對於存在不明原因的不良孕產史,或明確攜帶嚴重致病基因的夫婦,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技術可以從源頭阻斷一些家族病的遺傳通道,即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先挑選出正常胚胎再植入子宮,懷孕誕生健康子代。
當然,輔助生殖技術也不是萬能的。生育能力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是無法避免的,高齡女性懷孕後仍需面臨巨大的健康風險,把握最佳生育年齡才是關鍵。孫寧霞建議,高齡夫婦備孕前,最好到醫院做生育能力和風險的評估,必要時還需做基因檢測。同時,備孕期間還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營養不良、抽煙、熬夜等。如果有婦科腫瘤、婦科內分秘疾病、甲狀腺疾病等,最好先進行治療,將病情控制好再考慮生育。
需要醫患共同努力
中山醫院的董曦醫生不久前因為隨意切換三種語言和各種方言而在網上出圈。她最早在問診時説方言,是因為一對安徽老夫妻。這對夫妻很緊張,沒説幾句話,女的就開始落淚。“是安徽的嘛。”董曦忍不住説起了安徽話。很快,醫患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原來,這是一對失獨夫妻,家中貧困,為了再圓一次父母夢來到上海求診。
還有一次,一對夫妻來就診,女方是上海人,男方一直沒有開口。董曦發現,原來丈夫是日本人,聽不懂普通話,於是她輕鬆説開了日語,讓夫妻倆大喜過望。
“語言只是一種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係。”董曦説,不孕不育久治不愈的痛苦不言而喻,對於大多數夫婦而言,不孕症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狀況,通常還會帶來強烈的情感上、人際關係上的負擔。輔助生殖能否成功,需要醫生和患者一起努力,並不是説把生孩子全部丟給“技術”就行了。
取卵手術全麻進行
關於做試管嬰兒,網絡上一直流傳着各種聳人聽聞的傳説,其中最誇張的要數對取卵針的描述,傳説取卵針比人的前臂還要長。董曦表示,取卵針確實比前臂還要長,約35釐米,但是並不是完全扎到女性子宮內的,所以並沒有傳説中那麼可怕。“每個女性的子宮位置長得不一樣,有的高一點,有的低一點,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用到完整的取卵針,有些人只用其中一段就夠了。”
當然,目前的取卵手術都可以全麻進行的。一般患者在取卵之前只要瞭解手術的過程,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就可以緩解術前焦慮。所以,對於選擇輔助生殖的夫妻,不要有什麼壓力和挫敗感,備孕夫妻要做的是相信醫生,遵照醫生説的去做,放鬆心情,其餘的就順其自然好了。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承辦,通過新民網、安利雲等直播。
首席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