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發佈數據顯示,受電力供應仍然緊張、部分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等因素影響,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2%。
觀察經濟形勢,應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方能在短期波動中認清大勢。專家認為,雖然當前經濟有下行壓力,但從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等行業來看,經濟增長動能態勢良好,經濟發展保持強大韌性。
結構調整持續優化
統計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稱,10月,受電力供應仍然緊張、部分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等因素影響,製造業PMI降至49.2%。從行業情況看,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9個高於臨界點,比上月減少3個,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躍度有所減弱。
進一步觀察PMI分項指標,經濟發展動能繼續保持了較好態勢。
首先,當月進出口指數小幅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6.6%和47.5%,比上月上升0.4個和0.7個百分點。
其次,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持續擴張,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PMI分別為52.0%和51.2%,高於製造業總體2.8和2.0個百分點,延續擴張態勢。
再次,大型企業運行穩定,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表明大型企業繼續保持擴張。
業內人士表示,綜合PMI各項指標數據,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PMI保持擴張態勢,市場需求相對穩定,非製造業景氣水平較高,顯示我國經濟在穩健恢復態勢下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發展動能穩步增強。
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作為經濟運行先行指標,製造業PMI連續兩月下降,引起了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關注。
“雖然國內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經濟運行中仍存在積極因素。”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説,從企業調查來看,10月,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市場需求整體仍相對穩定。此外,消費品行業平穩運行。當月,消費品行業PMI為49.7%,與上月持平,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保持在50%左右,顯示在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消費需求具有內在穩定基礎。
觀察經濟形勢,既要看短期因素,也要看中長期因素。從內需潛力、企業預期等方面看,當前經濟發展有韌性,經濟增長有支撐。
從消費看,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於消費能力增強。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消費環境有所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有助於提升居民消費意願。
從投資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有利於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從進出口看,世界經濟總體復甦,我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企業能夠靈活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從企業預期來看,一攬子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陸續實施,提振了企業信心,企業預期有望穩中向好。
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測今年中國經濟仍能實現8%左右的增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如是説。
做好跨週期調節
對於近期經濟增長面臨的新挑戰新困難,業內人士認為,鞏固經濟持續向好基礎,促進更平衡更充分的恢復的關鍵在於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宏觀經濟政策跨週期調節不是簡單為了保短期增長,也不是不計成本地進行各種調控和疏解,而是要從中期視角、從跨週期的角度,着力於實現經濟平穩可持續的復甦。
“得益於宏觀經濟政策調整轉型,明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很可能出現明顯回升。”劉元春説。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當前跨週期調節已進入下半場,下半場和上半場的一個明顯區別是穩增長壓力重新浮現。“在跨週期調節背景下,追求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宏觀政策的一個重要邏輯出發點,穩增長顯然是要打好組合拳,而不是傳統的強刺激。”管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