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將多措並舉助力中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中新社上海6月10日電 (樊中華 周卓傲)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2021)10日在上海開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致辭並發表主旨演講。

易綱指出,今年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去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穩妥應對疫情衝擊,為經濟快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潛在產出水平附近,物價走勢整體可控;中國利率水平總體保持在適宜的水平,有利於各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易綱説,隨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口結構、資源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和變化。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會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上升、消費傾向下降,由此對通脹產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向低碳模式的綠色轉型會使物價走勢有所上升。

易綱判斷,來自不同方向的價格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對沖,從而有利於在整體上穩定物價。但在外部疫情形勢、經濟回升和宏觀政策等都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對來自各方面的通脹和通縮的壓力均不可掉以輕心。

易綱指出,貨幣政策要與新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前提下,貨幣信貸政策主要強調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兩大結構性方面。

首先是紮實推動綠色金融發展。2020年9月,中國正式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易綱指出,綠色轉型的任務就是對碳排放加以限制,使碳排放的成本顯性化,即要求排放者對增量的碳排放付出成本,同時對存量的碳排放權通過定價實現可交易,使減排者獲得收益,也使得排放者付出適當成本,從而鼓勵生產和消費向低碳方式轉型。

易綱表示,這一過程客觀上會導致和碳排放有關的成本上升,進而帶來結構性價格上漲的壓力。中國人民銀行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等工具,多措並舉助力經濟的綠色轉型和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一是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較早制定了針對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的標準。同時與歐盟有關部門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趨同。

二是建立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並研究推廣至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未來,將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

三是激勵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研究直達實體的碳減排支持工具。

四是引導金融機構防範氣候變化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已開展金融機構氣候變化風險壓力測試,並持續監測評估金融機構綠色轉型進展。要充分考慮現有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預期使用壽命和折舊的實際情況,穩妥設計轉軌參數和動態風險權重,努力實現在綠色轉型過渡期平穩轉軌。

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部門政策合力,引導銀行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鼓勵銀行與企業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強貸款風險防範。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強化金融科技手段運用,推廣隨借隨還模式,促進商業銀行加快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易綱透露,目前,中國普惠小微貸款已支持3600多萬户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對保就業保民生,實現增收入促消費,從而穩住經濟基本盤作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