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19日電 《上海證券報》19日刊發文章《保險業頻演股權更迭大戲》。文章稱,正是高温酷暑時節,部分保險公司籌備組卻感受到一陣涼意——籌備過程中,陸續有發起人股東萌生退意。有公告退出的,有宣佈解散籌備組的,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兩年來至少已有12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作別”保險市場。
有黯然離場的,就有銜枚疾進的。有一批上市公司和國有資本選擇堅守陣地,數十家保險公司籌備隊伍仍翹首以盼,其中不少資方同時在做兩手準備,伺機尋找現有保險公司股權受讓的機會。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在部分股東專注主業、剝離輔業等大背景下,多家保險公司頻繁上演股權更迭大戲,這恰好給了看好保險市場的資方入駐之機。資本雙向流動的加速,恰恰反映中國保險市場退出機制的雛形初顯。日漸完善和開放的監管環境,無疑為“城裏城外”各路資本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對接機會,預計日後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股權交易將日趨活躍。
(小標題)知難而退
貝因美近日發佈公告,宣佈退出華大健康保險公司的發起設立。從參與了4年半的華大健康保險籌備組中全身而退,貝因美也是頗感無奈。其公告顯示,由於華大健康保險擬經營的健康險業務所涉政府主管部門、事項申報審批路徑發生重大變化,經合作各方友好協商,華大健康保險籌備組擬終止籌備工作。籌備組將根據發起人股東的持股比例,相應退還剩餘的投資款。
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包括貝因美在內,近兩年至少已有12家上市公司先後宣告退出參與設立保險公司。包括:家家悦退出設立安然人壽;永興特鋼、二三四五、物產中大退出設立華商雲信用保險;海汽集團退出設立海金財險;淮北礦業退出設立國元農村人壽;*ST天成、銀江股份退出設立大愛人壽;拓維信息、萊美藥業退出設立愛爾健康險;靈康藥業退出設立長壽健康險。
“審批時間經歷的週期較長”“籌建進度慢於預期”……知難而退,是這些上市公司萌生退意的主因。據瞭解,這些資本參與籌備保險公司普遍長達五六年之久,但一直處於排隊申請的籌建初期,尚未獲得監管批准。這在一定程度上平添了各種不確定性。
近年來,除外資保險機構和“國字頭”專業性保險公司之外,監管部門批籌的新保險公司數量屈指可數,這與監管嚴把保險公司准入門檻、緊控保險牌照閘門不無關係。
過去十幾年間,在保險市場本身同質化傾向嚴重的大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湧入保險業。在輸入新鮮血液的同時,卻也出現了部分股東虛假出資、股權代持、股東違規干預和不當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近兩年來,監管部門已分多次清退了問題股東,並向社會公開名單,“打掃屋子再請客”的監管思路已明。
(小標題)切換入口
儘管批設之路道阻且長,卻並沒有嚇退翹首以盼的另一批資本。今年以來,健之佳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告稱,擬與當地其他國資企業出資設立保險公司。
各路資本的熱情不止於此。從已有跡象看,多數覬覦保險公司股權的資本,正選擇切換入口,伺機尋找現有保險公司股權受讓的機會。近日,中法人壽發佈公告稱,公司發生股東變更,同時公司正式更名為小康人壽。在此次變更中,“明星上市公司”新能源龍頭寧德時代攜9億元入局。
在寧德時代入駐之前,中法人壽其實已深陷困局多年。自2016年三季度償付能力由正轉負之後,中法人壽的業務便一直停滯不前,流動性枯竭、人員嚴重流失,連續五年靠向股東借錢度日,合計向大股東借款20餘次、近3億元,主要用於支付存量保單到期、退保等與客户相關的利益支出。不過正因為之前業務攤子鋪得不算大,歷史包袱較小,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利於此後輕裝上陣、重整再出發。
在進入通道變窄的情況下,為何仍有如此多的資本對保險牌照有興趣?歸納起來無外乎幾點動因:有的資本認為,保險業務與公司業務可以優勢互補、效益共贏;有的認為,介入保險行業有利於抓住健康、養老等行業未來的大機遇;還有資本直言,可以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當然,金融牌照本就具有稀缺性,牌照自身的升值也能帶來溢價。
(小標題)股權交易需求盛
任何一個只有准入門檻而缺乏退出機制的市場,都不能視作是一個成熟而規範的市場。日漸完善和開放的監管環境,亦為“城裏城外”各路資本提供了更多形式的對接平台。
眼下,一些互聯網等行業的巨頭急尋金融場景落地,正好助推了保險股權交易需求的旺盛。近兩年以來,無論是安聯財險引入的京東,還是入主現代財險的聯想控股、滴滴出行,都是擁有豐富的生活及消費場景資源,同時又急需通過金融牌照落地的企業。
這批“排起長隊”候場的資本,他們投資保險公司的初衷或許各有不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他們都可能面臨同一個難題——如何找準定位,在競爭主體加速擴容的背景下,實現持續健康的盈利。
放眼整個行業,一直以來,部分進入行業稍晚的中小保險公司只是對原有市場主體的簡單複製,是跟隨者而不是開拓者,不是做“蛋糕”,而是搶“蛋糕”。長此以往,保險機構間的同質化競爭將更白熱化,無疑再次陷入“虧損—換股東—虧損—換股東”的怪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