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恆大汽車的汽車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據他所知,恆大汽車此前並沒有再次上市的意向,但隨着房地產融資受阻,只有讓汽車“自力更生”引入戰投、上市增發融資。
一向財大氣粗的恆大汽車也開始尋求外部融資。
9月18日,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議擬發行人民幣股份,並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恆大汽車的上述公告並未透露更多信息,例如新股發行的規模等。在公告中,公司也特別表示,由於人民幣股份發行須獲得必要的監管批准,可能會也可能不會進行。
當天,一位接近恆大汽車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上述公告只是對公司下一步計劃的告知,但“還沒有太實質的動作”。
實際上,恆大汽車近期動作頻頻。就在三天前的9月15日,恆大汽車還宣佈了一項新增融資,規模為40億港元,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個知名機構。
儘管在證監會放寬企業“回A”條件的背景下,包括吉利汽車、東風集團股份在內的車企均啓動了在科創板或創業板再上市的計劃,但恆大汽車的這一動作還是被市場賦予了更多解讀。
有分析認為,恆大汽車一改之前“買買買”的豪氣,頻繁對外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大股東中國恆大也“沒餘糧”了——受房地產融資趨緊的影響,恆大汽車這個襁褓中的嬰兒或許不得不自己找奶吃。
而作為中國恆大持股七成的公司,恆大汽車引入更多的股權投資,也有利於降低中國恆大的負債,以滿足房地產融資新規的要求。
不過,從企業經營管理的層面,引入新的投資者也實屬正常。上述接近恆大汽車的人士對記者解釋,恆大汽車預備擴充融資管道,更好地用於產品及技術研發,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市場反應則相對顯性。9月18日當天,恆大汽車的股價早盤曾短暫小幅上漲,但隨後便很快下跌,最終以24港元/股的價格收盤,下降4%。
科創板上市或一舉多得
登陸科創板是汽車行業的新風潮。在此之前,整車製造領域中,威馬汽車、吉利汽車和東風集團發佈或透露了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的計劃,吉利汽車的進程相對靠前,日前相關材料已被上交所受理並已問詢。
恆大汽車儘管與威馬汽車一樣,屬於造車企業中的新勢力,但在登陸科創板方面,卻與吉利汽車和東風集團一樣,受寬鬆政策召喚的意味明顯。
今年4月末,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將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迴歸A股上市的市值門檻從2000億元放低至200億元,但要求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這顯然為這些車企迴歸A股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或許也能夠解釋,一直倚靠恆大集團的恆大汽車為何會突然引入外部投資者,而且陣容堪稱豪華,馬雲、馬化騰等大佬均在其列。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資本是很理性的,很多時候只有在這家公司有明確上市意圖時才會選擇入局。”
從量級上看,近期宣佈的40億港元再融資規模並不算大,有分析結合騰訊阿里等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已有佈局,認為上述資金支持業務屬性並不強,“更多是熟人間的支持”。但從購入價格和恆大汽車後續的再上市計劃來看,這筆投資還是能夠保底的。
恆大汽車此前已經暗示,將通過一定的外部融資支持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在今年8月27日舉行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公司首席財務官潘大榮提供的規劃數據顯示,從今年開始,外部融資收入將陸續投入。
根據規劃數據,今年全年,恆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業務將有608億元現金流入,其中集團投入僅57億元,另外還有221億元的銷售收入、302億元的融資收入以及28億元的其他流入。與之對比的是,此前2019年,149億元的現金流入中,147億元都來自集團投入。
但客觀而言,今年集團融資難度加大,也讓恆大汽車積極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舉動多了一層無奈——畢竟恆大汽車作為恆大重點推進的項目,一直以不差錢的身份示人。
一位接近恆大汽車的汽車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據他所知,恆大汽車此前並沒有再次上市的意向,但隨着房地產融資受阻,只有讓汽車“自力更生”引入戰投、上市增發融資。
但也有接觸過恆大汽車的人士表示,對於恆大來説,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好融資的項目。而在當前背景下,恆大汽車啓動多輪股權融資,對集團也具有特別意義。
為了滿足監管對房企的融資要求,降負債成為恆大等房企近期的主要任務。而恆大汽車引入新的股權投資者,將有利於降低恆大的負債率。此前恆大還宣佈分拆物業上市進行獨立融資,同樣意在於此。
恆大汽車還需要投入多少?
巨量資金需求背後,恆大汽車已經進入造車的最後衝刺階段。按照計劃,恆大汽車將在2021年底開始大批量投產。根據公司高層的最新表態,恆大汽車旗下品牌恆馳的車型將在明年上半年試生產,明年下半年量產。
不久之前,恆馳一次性發布了6款新車,不但囊括了轎車、SUV、MPV等乘用車常用車型,而且覆蓋了從A到D所有級別,頗顯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野心”。不過這6款新車只是公佈了造型,沒有涉及內飾、性能參數等細節,有從業多年的汽車經銷商人士認為,這些車“至少半年都不可能有什麼的消息”。
這樣的聲音不在少數,不過恆大汽車隨後也陸續發佈了不少進展信息,以顯示在量產方面的計劃正有序推進。在中期業績會上,恆大汽車高管也更多地勾勒出了量產造車的圖譜——涉及到的研發、建設、銷售等或都將成為今年600億元鉅額現金流入的去向。
恆大汽車在科創板募集資金的規模尚不得而知,不過從研發出一款車型並推動它量產上市的要求來看,至少是百億級別的。與之可比的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三家已經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上市前後累計融資分別達到500億元、230億元、260億元。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元人民幣不要談造車,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則認為,200億元人民幣遠遠不夠,儘管相比較而言,以節約著稱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卻認為,60多億元就可以盈利。
另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中國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在此前的發佈會上談到未來的投資規劃三年450億投資。其中,2019年是200億、2020年是150億、2021年是100億,儘管近兩年的投資額度將逐漸減小,但從絕對量上看仍是相當大的規模。
上述數字與中期業績會上的汽車業務“現金流入”顯然不是一個概念,但都能説明恆大汽車的燒錢之路還遠遠沒有結束。上述投資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儘管恆大汽車收購了瑞典國能,但從後期恆大在研發領域投入的資源來看,國能的整車技術有限,這導致恆大汽車很難以明顯少於其他新創車企的資金去推動新車型上市。
不過,他也表示,整體而言恆大收購的產業鏈公司都不差,有效整合的確能為恆大汽車降低不少造車成本。並且,恆大的管理風格是量入為出型的,在融資渠道拓寬的情況下,有能力在一定投入下造出能夠上市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