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發佈的《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顯示,近三成企業已經從專利中獲得了資產價值(包括許可轉讓收入和融資等);約四成企業涉訴,五年涉訴金額可達千萬量級,營收百億以上企業專利人員平均配置22人;近5成企業專利和研發人員配比約1:50。

專利多層次價值凸顯,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從應用廣泛性來看,專利的多層次價值已經在中國科技創新企業中取得共識。70%以上受訪企業認為專利至少發揮了固化技術成果、防範經營風險、提供研發情報和構建公司聲譽四方面價值。57.9%的企業將專利作為主動開展商業競爭的武器。在專利的資產價值層面,27.6%的企業積極開展專利的許可和轉讓從而拓展了公司收入,29.6%的企業將專利獲取了融資渠道。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商湯科技知識產權執行總監高琛顥接受調研訪談時説道:“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知識產權幫助企業的商業發展,讓它成為能夠幫助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秘密武器。”

面向未來,專利價值將進一步發揮是一致共識,走出專利部門,在研發負責人中也已充分認同,乃至高管層級也有較好認知:65%的受訪者認為,未來5年內專利工作將為企業發揮的價值會顯著提升。

營收百億以上企業專利人員平均配置22人

從部門設立情況看,專利工作部門架構成熟度還不高。1/5 的企業在成立10年以後才設立專利部門,將近1/5的企業沒有單獨的專利部門。從部門條線看,專利部門的彙報條線較為多元化,其中下設於研發最為典型。從組織模式看,以總部統一管控為主,但也少數有貼近業務的做法。

《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平均在專利上的人員配置和預算投入分別在8.1人和888 萬元,但1-5人的人員配置和500萬元以下的預算投入佔比均超過一半。人員與預算均呈全面增長的態勢,預算投入增速大於10%的企業達到46.8%。

此外,資源投入存在規模門檻,營收在百億以上的企業,平均人員配置和預算投入達到22人和2938萬元。

四成企業涉訴,五年涉訴金額可達千萬量級,重視訴訟刻不容緩

“專利不只是為了申請,申請和保護都是為了運用。”正如攀鋼研究院技術管理中心主任所述,75%的受訪企業都在某種程度上開展了專利運用。在各種方式的專利運用中,“商品化”層面運用顯著高於“金融化”層面運用,其中專利許可的應用尤其最受重視。

企業風險意識正在逐步加強,傾向於主動前置識別和規避風險。專利訴訟的影響範圍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大,四成企業涉訴,五年涉訴金額可達千萬量級。直接維權仍是專利訴訟的主要應用場景,但策略性訴訟也已相當普遍,成熟企業尤其擅長利用專利訴訟開展市場競爭。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數字化是專利管理工作中的最大訴求,目前在專利情報分析和專利資產管理上的數字化應用分別達到80%和54%,目前企業在數字化應用中的投入相對較低,中位數在10萬元以下。

近5成企業專利和研發人員配比約1:50

專利已經廣泛應用於提供研發情報,在成熟企業、重製造企業中作用尤其凸顯。在專利與研發的工作協同中,組織架構結合緊密,42%的受訪企業專利工作直接隸屬於研發部門,直接向研發總彙報。在人員配比上,近50%的企業中專利VS研發人員配比達到 1:50。

從企業研發創意來源來看,專利已經為研發帶來一定的創意來源價值,在生物領域作用尤其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則較薄弱。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呼籲更嚴格的法律體系,期待更開放的合作和共享

基於近500位中國企業的知產一線決策者的看法,未來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環境中有諸多有待改善的基礎要素。其中更嚴格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是受訪企業的最高呼聲,認同比例高達 59%。除此以外,更有公信力的知識產權估值標準、更高效的審查體系、更多的政府財政支持也有40%以上的共識。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7 字。

轉載請註明: 《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近三成企業從專利中獲得資產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