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文 | 闌夕

2021年7月,音樂行業解除獨家版權,彼時,行業巨震,有些言論認為,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頭部玩家,騰訊音樂從此失去了它最重要的護城河,在線音樂市場即將迎來洗牌。

昨天,騰訊音樂發佈2021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從中可以看到,影響餘波仍在。騰訊音樂在第四季度收入76.1億元,同比2020年第四季度下降8.7%,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户6.15億,也比去年第四季度微降了1.1%。但在線音樂付費業務總體還是穩住了一貫的態勢。

餘波仍在,但行業重新洗牌卻稱不上。

也意味着兩件事情,先入為主的偏見並不能準確的預見行業走向,以及,騰訊音樂一定做出了更深層次的改變。

1服務力塑造競爭力

這種出乎意料的發展方向,倒是引出了一個覆蓋廣泛的誤解,那就是獨家版權本質上是一個行業內卷的產物,它建立在「人有我無」的恐懼之上,而與商業價值關係不大。

所以,看上去騰訊音樂是損失最大的那一個,但實際上,當全行業都不再依賴獨家版權圈地的時候,所有的玩家都被鬆綁了。

考慮到呈現燎原之勢的獨家音樂人生態,產業歷史的轉折,可能正是起於這樣的青萍之末。

和中國的在線視頻平台都爭先恐後的想要成為Netflix不同,海外的在線音樂巨頭Spotify並非是一個繞不開的效仿對象。

Spotify超過70%的營收上繳給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版權成本高企下,Spotify多年仍未實現盈利。

Spotify不是沒有過改變,在2018年,它就設計過撇開唱片公司、驅動音樂人自己來上傳歌曲的雙邊市場,並許諾會將作品創造的一半流媒體收入直接分給音樂人。

不過,如此激進且明顯的意圖,很快就被作為「供應商」的唱片公司們發現並阻止了,Spotify的革命火種就此胎死腹中。

相比之下,騰訊音樂的做法就懷柔得多,它在尊重中國音樂行業現有版權機制的前提下,把服務能力當成了重塑音樂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比如已經運營了2年時間的TME live,就在新冠疫情接近摧毀了線下演唱會的歲月裏,大量的音樂人、演職人員缺少工作機會,個人狀態也轉為「賦閒」,是騰訊音樂找到他們,逐個量身定製演唱方案,讓他們在數以億計的手機屏幕上重新接觸聽眾。

如果拉出一份清單,可以看到橫跨兩岸三地的主流音樂人幾乎都造訪過TME live,每次騰訊音樂都會把流量池全都打開,由密不透風的彈幕,陪伴着歌手和聽眾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焦慮不安的週末。

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2幹累活、乾重活

TME live是一個典型的「Case By Case」模式,諸多方案細節的敲定,都仰仗於連綿不斷的項目談判,加上QQ音樂、酷我、酷狗和全民K歌四款App的細分賽道不同,所以橫向來看,騰訊音樂在市值尚且不及Spotify的階段,員工人數就已經和全球化運作的Spotify相差無幾。

這就是幹苦活的代價。

Spotify或是Apple Music通常不會做這種雙手沾染塵泥的事情,雖然都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因為線上產品和線下運營之間有着明確的工作界限,要深挖,要盤活就得乾重活兒,累活兒。

這又反過來映襯出了騰訊音樂的不同尋常之處:你很難説它只是一個聽歌的平台。

事實上,根據騰訊音樂自己總結出來的「聽、看、唱、玩」四大音樂娛樂體驗,才能概括這家公司的所有業務,而這也意味着四倍以上的多元化投入。

就像短視頻對於音樂流媒體的衝擊人盡皆知,正常的應對方法多是唯恐避之不及,騰訊音樂尊重所有用户的喜好,主動在App裏劃分音樂類短視頻的專區。2021年第四季度,QQ音樂平台上的視頻內容在獨立訪客數(UV)和視頻播放次數(VV)均獲得了持續的超100%的同比增長。

如此「不務正業」,當然可能得罪一些「就想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的聽歌」的原教旨用户,但也正是因為有了用户習慣的拓展,騰訊音樂才能把線上演唱會在App裏常態化的籌辦下去,沒有人會感到突兀、認為這不是它該做的事情。

至於音樂人們,商業機會的增加會對內容創造形成正向循環。

下場做事,而非離場重開,這是中西互聯網的宏觀分野,落下來也就決定了兩邊音樂流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合而不同。

上市以來,騰訊音樂不曾免於資本市場對於其獨特性的拷問,業務的多元化固然不壞,不過流媒體的根本邏輯還是建立在標準化交付的內容商品上,付費訂閲才是理論上的基本盤。

巴菲特説好的投資標的具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佔據足夠長的雪道,另一個上面有足夠濕的雪,意思就是滾起雪球可以越來越大,同時停不下來。

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那些受益於網絡效應的公司或許適合這種描述,但是所有訂閲制平台大概還是覺得自己的生意並非如滑雪般輕鬆,而是爬坡,招攬用户(流量)是一碼事兒,讓用户(流量)願意付費則是另一碼事兒了。

作為全球流媒體第一股,Netflix的股價起落就很典型,但凡會員淨增的季度,投資者便紛紛看好買入,只要數字出現回調,券商就會出來吹風大限將至,價值判斷的見風使舵,莫過於此。

截至2021年Q4,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訂閲用户達7620萬,付費率突破12%,這和幾乎一半用户都交了錢的Spotify相比,固然仍有差距,但是考慮到數字音樂在中國市場的起步之晚,每一寸進步都實屬來之不易。

在這個舉步維艱的過程裏,下沉就是重中之重,想要撬動價格敏感型的用户羣體,必然需要許以重諾。

這個重諾,就是內容和平台的交叉收益。

若是以往,內容往往意味着版權,但在獨家版權時代結束之後,頭部平台的曲庫差異變得更小了,競爭力也就演變為更為深入的運營層面,包括音樂人的入駐、新歌的宣發等等,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

而平台則能更多的體現出付費用户的增值收益,以QQ音樂會員為例,用户除了可以享受到會員曲庫、無損音質、下載特權等權益之外,還有VIP音效、彈幕氣泡、首唱會的免費搶票這些社交化的權益。

複雜細緻的權益設計,顯然源自騰訊歷史上的會員體系開發經驗,它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對於人性洞悉最深的一家公司,從早期的QQ秀開始,如何打動用户為虛擬商品付費,就是騰訊最為緊迫的商業使命。

都説鵝廠是片流量豐饒之地,插根樹枝下去就能收穫柳樹成蔭,但是真金白銀的直接收入,從來都不是灌注流量就能換來的結果,用錢投票只會出現在服務本身的兑現時分。

尤其對於拆分出來的騰訊音樂而言,因為有了持續的戰略佈局、投入與培育,才能將自己送上了全球屈指可數的盈利流媒體寶座。

3更實、更深

在內容和平台兩端同時下注的做法,被騰訊音樂自己總結稱為「一體兩翼」的戰略,順着氣流扶搖直上。

在供給端,深入服務版權方和音樂人,讓數字化的內容在產品矩陣裏無縫流通,挖掘每一次消費的經濟價值。在需求端,保持平台生態的健康活力,讓身為衣食父母的用户感知到付費的物有所值。

或者説,騰訊音樂從立足之始,就已經將自己的未來想得很透徹:自己和產業都要做實,做深。

在平台戰略裏,音樂內容是具備流動性的,它不是在收了用户的訂閲費之後交付過去就完成了,對於內容商品的反覆開發,往往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

無論是主打年輕化的QQ音樂還是主打下沉市場的酷狗/酷我,聽歌都只是產品的核心功能之一,播客、有聲書、才藝直播、線上演唱會等業務板塊的數據都在急劇上漲。

以聽歌為原點,每一條分支業務所需要的服務力都是迥異的,甚至都可以支撐一家獨立公司或是一個細分市場,而騰訊音樂硬生生的摸着石頭過河,把自己逼成了樣樣俱到的多面手。

這樣的案例,在互聯網商業史上是不多見的。

也不難理解,騰訊音樂的長期價值,正是基於它的責任感拉滿,對行業長期投入。

如果趨勢順其自然的發展,騰訊音樂的付費會員將在2023年超過1億,相當於中國頂流視頻平台的付費規模,實現錯位超車。

20年前,喬布斯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説用户不要選擇盜版音樂,他掰着指頭給他們算賬,説在iPod裏以99美分售賣的歌曲,下載盜版需要15分鐘,若是換成時薪,這門工作低賤得令人髮指,「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不再偷竊。」

時至今日,數字音樂的產業已經超出了所有先見者的預期,連iTunes商店都被流媒體取代,聽歌這門生意,也從商品變成了服務。

在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剛剛發佈的《2022全球音樂報告》,中國音樂市場在全球的排名再次提升一位,超過韓國成為世界第六,30.4%的增速更是全球區域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如果把數據拆解深入分析,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這主要是由以騰訊音樂為代表的數字音樂平台帶動的。

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這是一個沒有輸家的局面,平台可以將付費用户規模帶來的盈利空間投入到創新技術與業態,用户付費享受更多元音樂內容,音樂人也能挺起腰桿嘗試更多可能。

這樣的正循環,才是一個產業長期向好的關鍵密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9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線音樂進入長期價值時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