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5月14日報道(文/王非)
涉嫌壟斷,知網被查!
一個創立二十餘年的學術平台,支撐着一家年賺超十億的上市公司。而在“無本萬利”的生意背後,“綁架消費”、“教授維權”、“高校停用”等洶湧民意不斷積累、發酵。
最終,市場監督總局,以31個字的消息宣告重拳出擊。5月13日,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事實上,自2019年2月,“不知知網”事件突發後,知網就開始自帶熱搜體質,可謂“一人不知,天下識”。
於是,在“知網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登上熱搜後,多個熱搜相繼出現,包括“知網回應被立案調查”、“知網向趙德馨教授夫婦登門道歉”等等。
眾多網友也在相關話題裏奔走相告,“天臨四年,知網被查”。
作為“教授維權”事件的當事人,趙德馨教授的反應也引人注意。據九派新聞報道,趙教授告訴記者,得知知網被立案調查時很開心。並稱,與知網的官司還在繼續。
作為一個學術平台,原本應該是一方嚴肅、純潔的淨土,何以引發羣嘲?
一家獨大,接連漲價,引發多個高校停用知網作為我國唯一經國家批准能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單位,本科生、碩博研究生要想畢業,必須將論文上傳知網並進行查重。而經過20餘年發展,知網數據庫也已成為各大高校圖書館及研究機構採購的重要標的之一,也是學術科研人員及學生查閲文獻資料的重要途徑。
根據知網發佈的信息,如今知網在高校市場上的佔有率是100%,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和全文下載來自知網。
在中國政府採購網上按標題搜索“知網”,以半年時間進行檢索,共有162條符合的內容,除高校外,還包括醫院、圖書館、研究所以及政府部門等,標的金額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其中,陝西理工大學2022年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項目,預算45萬元;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圖書館2023年電子資源採購(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預算55.6萬元;佳木斯大學同方知網系列數據庫採購,預算60.36萬元;大連海事大學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服務採購項目,預算99萬元······
此外,從政府採購網中也能找到北京師範大學花費198萬元、清華大學花費188萬元續訂知網數據庫的公告。
然而,知網與高校等各方,並不總是“各自歡喜”的良好交易關係。
據廈門大學招投標中心官網披露的廈門大學“中國知網”數據庫採購成交公告顯示,2019年該項目成交金額為73萬元;2020年成交金額為74萬元;2022年成交金額為85.1萬元。
於是,伴隨着知網方面的“漲價”,高校方面也只能用“停用”來抗議。
2012年12月,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發佈公告稱,因“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商家漲價過高,將暫停使用。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停用知網,原因是持續漲價已經過於離譜。武漢理工大學稱,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的報價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北京大學也曾因漲價的事情表達過抗議,曾在2016年3月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數據庫商漲價過高,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
最近宣佈停用知網的,是中科院。
今年4月,中科院停用知網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相關郵件指出,中科院在知網的訂購總費用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目前已停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後會用萬方和維普替代。
連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網終於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4月19日下午三點,知網在其官方微信上就此事進行了回應,稱其與中科院的訂購服務延長至2022年3月31日,在4月1日之後的過渡期間,知網延續了相關服務,未出現服務中斷的情況。知網還表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知網數據庫採購模式進行了調整,計劃在近期啓動2022年度服務。
也就是説,中科院最終也不可避免地與知網繼續了合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知網數據庫資源的獨有性以及其在市場上極強的話語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或許是市場監督總局對知網涉嫌壟斷,進行立案調查的關鍵導火索。
深陷“教授維權”、“綁架消費”等爭議早在2017年知網曾遭到文著協的起訴,知網未經授權,通過期刊、雜誌等複製包括汪曾祺在內的多位作家的作品,在網絡上肆意傳播。2019年,法院認定知網構成侵權,判決賠償文著協1萬元。
2021年12月以來,趙德馨教授維權事件持續將知網推上熱搜,引發網友關注。
據悉,中國知網擅自收錄趙德馨100多篇論文,趙德馨沒拿到一分錢稿費,自己下載還要付費。最終,趙德馨勝訴並累計獲賠70餘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趙德馨狀告中國知網侵權勝訴後,論文被下架。
面對巨大的輿論聲浪,中國知網發佈公開説明向趙德馨教授致歉,並表示“將積極會同相關期刊編輯出版單位與趙德馨教授溝通,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台傳播的問題”,但迄今為止,趙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論文在知網上仍然查不到。
4月18日,趙德馨教授再度發聲:“知網發佈説明向我道歉後,從沒跟我商量過論文上架的事情。”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知網已於5月12日下午登門道歉,表達了重新上架趙德馨教授與其妻子周秀鸞論文作品的意願。
而在昨日,市場監督總局發佈消息將對知網涉嫌壟斷立案調查後,趙德馨教授也終於能夠“開心”了起來。
天眼查App顯示,知網關聯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其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涉及上千條法律訴訟,其作為被告的近800條信息中,案由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和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的超過700條。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作家陳應松狀告知網營運方一案近日開庭。據上游新聞報道,對於原告提出了1500元/千字的賠償要求,知網代理人表示,如果按趙德馨教授200元/千字賠償標準,那麼知網全部在庫作品要賠1200億元,知網獲益也不高,如此高昂的賠償無法承擔。
而除了“教授維權”,知網此前還曾出現“綁架消費”的爭議事件。
就在“不知知網”同一月,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使“知網”引發關注。
根據相關報道,此次這知網上熱搜是由於“最低充值費”被告了。來自蘇州大學的學生小劉在中國知網下載文獻時,因需付費7元而在“充值中心”裏充了50元。令小劉不解的是,根據知網規定,這50元沒用完不給退,交出去的錢成了潑出去的水。網友紛紛吐槽知網“充錢容易退錢難”“綁架消費”。
如果説“綁架消費”,凸顯了知網“一家獨大”的傲慢。那麼接連遭遇“教授維權”,則是直戳知網傲慢的死穴。
年營收超10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50%以上如今,23歲的知網“跌落神壇”到如此田地,似乎誰也料想不到。
知網的前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個國家部門的支持。彼時,中國期刊網打出的口號就是“創新知識資源全國共享行動計劃”。
2003年,中國期刊網更名為我們熟知的“中國知網”。
知網運營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中核集團收購同方股份獲國資委批覆。收購完成後,中核集團獲得同方股份21%的股權。最新持股比例為30.11%。
背靠清華,知網天然就走上了一條別人羨慕不來的捷徑。雖然還有萬方數據、維普期刊、Web of Science、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常用文獻檢索工具,但在先發優勢,和後天資源的加持下,都難以撼動知網“中國最大學術資源庫”的市場地位。
相關數據顯示,知網在高校市場的佔有率為100%,其他主要市場的佔有率為60%以上。知網坐擁6000多萬份文獻、核心期刊收率為99%。
據瞭解,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在知網出版,作者本人最高僅可獲得100元現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檢索閲讀卡作為稿酬。而作者的論文每在知網被下載一次,平台就會收取15元/本(碩士學位論文)甚至2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的費用。2021年,知網終於下調了下載費用,最新的標準為:常規期刊的下載費用為0.5元/頁,碩士學位論文為7.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為9.5元/本。
基於此,知網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50%以上,並在2011年達到驚人的72.05%。2020-2021年,知網的毛利率分別為57.58%、53.93%、53.35%。
最新年報顯示,同方知網去年的營業收入為12.89億元,淨利潤為1.94億元。
以營業收入計算,知網要賠付1200億,需要近百年。
此前,人民日報曾有評論稱,“面對維權和批評,知網應當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贏得大家的諒解,虛心接受監督和批評,在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經營發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點,這才是長遠發展的正道。”
於是,在市場監督總局將立案調查的消息發出後,知網方面發佈公告稱,“堅決支持,全力配合。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
未來,接受監管洗禮的知網,能否拂去學術界上空那濃重的陰霾,所有人正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