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A股市場變化顯著,“成交集中於龍頭股”和“換手率階段性下行”特徵突出,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統計數據上,投資人的直觀感受也是如此。多位業內專家認為,這背後凸顯出A股機構化程度提高,市場更為理性的趨勢,是資本市場專業、穩健發展的必然結果。
“集中於龍頭”體現價值投資
2018年以來,“龍頭股”成為市場關注熱點。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成交量前1%的A股佔到全市場成交量的15%和13%,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成交量後30%的A股佔全市場成交量的6%左右,也是近10年來最低。
“經濟轉型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速放緩可能長期並存,行業龍頭的競爭優勢凸顯出來。”南方基金表示,隨着機構資金持股集中度的提升,市場整體波動會下降,龍頭公司的強勢可能會延續。這是因為,一方面,龍頭公司多為大市值公司,資金集中在這裏,會強化其穩定器作用;同時,資源集中、競爭優勢顯著的龍頭公司有望在資金驅動下繼續走強。註冊制的推進和退市制度的完善,有利於A股市場實現優勝劣汰,從而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
融通轉型三動力基金經理林清源認為,整個世界都在走向集中,各個產業也在走向集中。優秀龍頭公司擁有更好的人才和管理體制,享受規模效應下更低的成本。另外,從歷史覆盤情況來看,成長是稀缺的,只有不到3%的中小型公司能成長為大公司。隨着註冊制的放開和退市機制的完善,對龍頭公司的投資熱情大概率還會持續。
招商基金表示,成交向龍頭集中是價值投資理念貫徹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市場競爭中,任何行業最終都會趨向“強者恆強”“頭部集中”,優秀的、可長遠成長的“好公司”是少數,所以成交量總體集中的趨勢,在一個技術創新週期內,是不斷加強的,這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優勝劣汰是保證生態系統健康強大的必要條件。
“過去很多差股票、小股票交易很活躍,是因為市場投機程度比較高。在海外成熟市場,小股票的流動性比較差,大公司的流動性比較好。”泓德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蘇昌景説。
“機構投資者增多,‘龍頭’公司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在海外成熟市場,龍頭和非龍頭公司在定價和交易量上有很大差異。”景順長城副總經理陳文宇認為,交易量相對上升是市場尋求合理定價的過程,是投資人對公司股票的意見產生變化的結果,也體現了分歧的加深。
“由於投研資源分配不均衡,優勢資源或也將向頭部機構傾斜。無論是市場還是機構都將向更專業、更有效的方向發展。”諾德基金表示。
機構化助推換手率下行
隨着市場機構化進程的推進,市場換手率呈現出階段性下行態勢。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場區間均換手率平均值處於2014年以來低位。2019年以來,市場活躍度提升,換手率有小幅提升,但2019年的換手率中樞仍明顯低於2016年甚至2017年的水平。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分析,從成交額佔比來看,基金的佔比上行趨勢不改。和散户相比,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更加理性慎重,在交易程序上有嚴格的風控合規限制,因此機構投資者的換手率會明顯低於散户,基金成交額佔比不斷抬升,目前已佔到10%,A股換手率下降是必然的結果。
“把參與A股的投資者看做一個整體,換手率的下行意味着資金整體風險偏好的下降,對高風險、高波動投資策略的追逐不斷降温。在全球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格局下,降低投資回報率預期、提高投資的風險收益比是一種理性的趨勢。”魏鳳春説。
Vanguard董事總經理、中國區投資管理部主管浦彥則表示,基金約80%的回報來自良好的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基金經理會更注重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而不是頻繁交易。更高的換手率意味着更高的交易成本和更低的回報。如果在交易決策時將交易成本作為重要考量,那麼對選擇合適的證券進行交易的標準將會更高,即換手率將會降低。
博道基金公募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張迎軍認為,機構是依據基本面邏輯對股票進行定價、投資決策和交易。當機構在市場中的佔比達到一定比例之後,“割韭菜”的行為會愈發減少,這些都會導致市場換手率的下降。
談及換手率階段性下降的影響,多位基金公司人士直言,換手率下降反映出市場投機程度減弱,市場更為理性,是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標誌。
林清源表示,換手率下降意味着A股市場在走向機構投資者的成熟時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從公司的成長中獲益,這是機構投資者的盈利之道。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