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35億資金用於理財,銀行為何還給億聯網絡發放低息貸款?

  4月18日,深交所對於億聯網絡2019年年報發出問詢函,要求其對20則相關事項做出説明,其中一項便是擁有大量閒置資金同時申請銀行貸款的原因以及合理性。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億聯網絡理財產品期末餘額為34.9億元,比上期末增加30.56%;貨幣資金期末餘額為1.06億元,比上期末減少71.63%;短期借款期末餘額為‪5002.68‬萬元,而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餘額增加至約2.01億元,同時公司披露公告稱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8億元的綜合授信。

  也就是説,儘管億聯網絡的現金非常充裕,充裕到大量用於理財。但是,短期借款卻也在增加,今年一季度末與上年末相比,短期借款餘額增加了1.5億元。顯然,這不會是私人借款,而只能是銀行貸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至今的新增貸款平均貸款成本為3.2%,其中人民幣借款利率已逐步下降至3.6%,美元借款利率更是長期低於3%。也就是説,銀行給予億聯網絡的貸款成本,足以讓企業通過理財賺取“利差”,從而使企業變成了第二個“銀行”,從事着吃去“利差”的業務。

  雖然企業解釋,貸款利率低與出口有關。但是,對一家現金非常充裕的企業給予貸款,總不是與出口有關吧,而是銀行與企業之間存在某種交易,或者默契。不然,銀行怎麼會用如此低的貸款利率把資金投放給一家根本“不差錢”的企業呢?

  近年來,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緩解資金矛盾、降低融資成本,且明確指明必須是定向投放資金。可是,從億聯網絡能夠在資金如此充裕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仍然獲得1.5億元的低息貸款來看,銀行在資金投放方面,根本就沒有在“雪中送炭”,而是繼續“錦上添花”。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微企業,並沒有或者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更難獲得低成本資金,而億聯網絡等“富人”,則享受着低成本資金的盛宴。聯想到一些地方又在借消費貸、經營貸等將資金轉道到房地產,可見,政策的傳導仍然是不暢通的,中央的決策,到了一些商業金融機構,仍然是被扭曲和打折扣的。如此,對企業的支持和幫扶還怎麼能夠起到有效的作用呢?

  很顯然,深交所此次對億聯網絡的問詢,一定意義上也是對銀行的追問,是對銀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的追問。因此,對億聯網絡大量理財又向銀行借款的問題,不僅億聯網絡應當正面回應,相關金融機構也要做出公開回應。監管機構則應當對給億聯網絡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查一查資金的投向有沒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執行,為什麼會對億聯網絡這樣的“不差錢”企業還在拼命發放貸款。

  可以想象,銀行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自身利益,也是為了所謂的防範風險。只是,一個依靠理財賺錢的企業,別看他們現在日子紅紅火火、資金十分充裕,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可能比誰都死得快。眼下,國際市場並不好,疫情對全球經濟已經形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傷害。如果億聯網絡真的是一家依靠出口為主的企業,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也未必一直會如此風光。以“錦上添花”的方式給億聯網絡增加不應當增加的貸款資金,也隨時會面臨一定風險。而將本應當按照管理層要求投放給中小微企業的資金,轉道到“不差錢”的企業,且融資成本極低,顯然是應當問責的。即便貸放給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沒有減少,但貸給億聯網絡的資金成本這麼低,對中小微企業來説,可能也是“買單”者。因為,銀行不可能做賠本交易,在億聯網絡身上失去的利益,一定會在中小微企業身上撈回。因而,這些銀行給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一定遠高於億聯網絡。

  所以,我們也建議,金融監管機構能否把億聯網絡這隻麻雀拿出來解剖一下,看看還有多少企業、多少金融機構是以這樣的方式運營、這樣的方式操作、這樣的方式合作、這樣的方式對待管理層的要求和中央的決策的。解剖好了,可能對其他企業和金融機構也是一種警示,對政策的執行效率是一種幫助,對管理層分析信貸資金流向、效率、效益、效果等也是一種幫助。否則,空喊口號,再多的政策也會出現變異,會難以達到目的,會出現拳頭打在海綿上,沒有任何作用的現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譚浩俊:35億資金用於理財,銀行為何還給億聯網絡發放低息貸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