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因為價值基金的持續回調,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投資者心中的疑慮和擔憂與日俱增,甚至有演變為焦慮和恐慌的地步。”最近,很多基民被類似的投教話術扎心了。
眼看着價值基金投資人的焦慮,一家頭部公募子公司向投資人發出一封誠意滿滿的信,闡釋他們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以期望減少投資人心中的難受和鬱悶,重拾對價值投資的信心,靜候時間的玫瑰!
面對價值投資的至暗時刻,基金持有人該何去何從?具體到當下,這家公募子公司並不建議投資人贖回價值基金,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多種跡象表明,此時的贖回很可能賣到了低點上!”
靜候“時間的玫瑰”,不建議贖回基金
2021年以來,尤其是春節以來,以貴州茅台等為代表的價值股持續下跌。與此同時,以寧德時代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鏈板塊在一輪調整後,很快修復失地並且持續創新高。
“此時此刻,我們最先想和廣大投資者説的是,當前我們面臨的局面並不糟糕!”幾天前,嘉實財富研究與投資者回報中心在《給價值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這樣寫道。
在嘉實財富看來,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個別價值基金的業績落後問題,而是大部分價值基金的業績落後問題。這至少説明,價值基金的下跌可能不是基金經理的問題,而是市場風格切換的問題。
從過往經驗來看,物極必反,過於極致的市場風格不可持續,未來市場風格大概率還會切換。投資人唯一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應該有勇氣和信心鼓勵自己——當前的浮虧不是虧損,未來可能會漲回來的。
“浮虧不是風險,本金不可逆的虧損才是風險。只要底層所選價值基金是優質的基金,本金出現不可逆的虧損的風險是比較低的。”嘉實財富再次重申自己的判斷。
當然,持有價值基金也要有正確的持有方式。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股權,通過持有優質股權享受企業增長的紅利。按照這個邏輯,既然是投資企業股權,那麼投資的效果取決於企業的經營效果。
一般而言,好的管理層的經營效果的兑現時間肯定不止半年,甚至不是一年,至少是需要2-3年。也就是説,價值投資的玫瑰不是一年半載,而是三年五載才能綻放。
價值投資的信仰是,市場長期是稱重器,長期受企業盈利的質量驅動並正確定價。因此,階段性價值投資風格的基金出現收益落後,甚至收益為負的情況是完全正常的。
客觀的説,當我們選擇價值投資基金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具體到當下,嘉實財富並不建議基民贖回價值基金,因為多種跡象表明,此時的贖回很可能賣到了低點上。
“首先,很多價值股的投資價值變得更具確定性和顯著性。其次,市場對於價值基金的情緒可能處於最低點。所以不論是長期視角來看,還是短期,我們都不建議您現在贖回價值基金。”嘉實財富稱。
熱門賽道太擁擠,聰明資金“等風來”
“一位海外的潛在投資者問我們最近的持倉風格是否有變化,當得知我們仍然逆風堅持既往的價值風格而並未跟風追逐市場上的熱門成長股,他表達了肯定和讚許。”少數派投資王瑋中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從本質上説,這位投資者是傾向於成長風格投資的,但今年以來卻在開始增加價值風格方面的配置以規避潛在的風險。在王瑋中看來,如果他們也隨波逐流地改變風格,這位投資者可能會放棄他們。
對於專業的出資人而言,他們很看重基金經理能否堅持自己賴以成功的投資理念和方法策略,哪怕他們與市場資金當下的風格取向,常常並不吻合。
王瑋中認為,市場有其自身的邏輯和節奏,順應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一方面,賺錢效應和降低機會成本是另一方面,而到了特定的階段,規避風險又會成為核心訴求。
因此,資金的風格輪動,成長股和價值股投資收益的均值迴歸,就是亙古不變的金融市場規律,儘管在貨幣持續放水的大環境下,這種迴歸的震盪頻率變得越來越讓人難以把握。
從某種意義上説,成長風格持續強勢,意味着成長因子在被更多的資金所跟蹤投資,而當跟蹤投資成長因子的資金過多而使得該因子的收益性或收益穩定性出現下降,也就到達了接近“因子擁擠”的狀態。
金融工程的研究已經表明,“因子擁擠度”在中長期上與因子未來收益負相關。換言之,當市場資金都在追逐熱門成長股並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這種投資風格未來的收益風險性價比反而是很低的。
據媒體報道,有客户曾威脅基金經理,如果不買某賽道股票,就贖回基金。王瑋中借用某網紅經濟學家的評論,這是經典的彼得林奇雞尾酒理論在A股的應驗,説明市場出現了局部風險。
“指導基金經理具體購買某板塊,是因為某板塊的獲利效應太明顯。”王瑋中認為,這背後的事實是,大量資金集中到少數熱門基金經理的手中,而他們的交易策略似曾相識、熱門賽道交易十分擁擠。
天量資金集中在極少賽道上?王瑋中建議,投資人不要忘了前車之鑑——熱門賽道在熱過之後也會被遺棄,而被遺棄的曾經的熱門賽道會變冷直到冰封多年之後才會重新起跑。
“雞尾酒會”場景上演,理性必須在場
傳奇投資人彼得·林奇,有個著名的“雞尾酒會理論”:在一場雞尾酒晚宴中,如果客人對牙醫感興趣時,往往是股市的低迷階段;當人們願意聊股票甚於關心自己牙齒時,股市即將迎來上漲反彈。
朱雀基金認為,A股最近也發生着和雞尾酒會類似的故事。暫且不論散户教基金經理炒股消息是否屬實,在結構分化嚴重的市場中,看着隔壁大漲的熱門板塊,投資者幾欲親自披掛上陣。
加州大學一項投資者行為報告指出,由於個人投資者通常對於市場中數以千計的股票沒有頭緒,無從下手,因此往往會從那些最近引起他們注意的熱門股票當中選擇。
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並沒有顯示出這樣的特徵,這得益於機構投資者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選股策略,他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投資方法篩選個股,然後在其中構建組合。
近期,A股成交額集中度開始上升,周成交金額前5%的公司佔總成交額的比重顯著提高,熱門賽道的交易變得擁擠。如果簡單線性外推,越漲越樂觀,顯然不是理性的思維方式。
台灣大學教授對一組台灣散户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做了研究。統計發現,無論是散户還是機構投資者,當處於牛市、行情動能上升的時期,他們的投資都會顯得更激進。
“在階段性行情的高點,散户跑步入市,而堅守公司內在價值、堅持以合理估值買入好公司的基金經理,不願意跟隨市場趨勢,反倒成為另類的逆行者。”朱雀基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