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家上市公司印證創業板雙創屬性鮮明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8月4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0家。

  2009年10月30日,承載着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使命的創業板揚帆起航,首批28家公司率先登場亮相;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落地,彼時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800家(847家);2021年8月4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0家。

  截至2021年8月4日,創業板公司數量佔A股公司總數的22.55%,總市值13.55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5.86%。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自設立以來,堅守板塊定位,積極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與資本高效對接,推動我國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記者統計,1000家創業板公司中,有915家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標準,586家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標準,佔比分別達92%和59%。創業板以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柱,產業結構與A股整體存在明顯區別,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四個產業公司數量合計佔創業板公司總數的近50%。

  研發投入是檢驗創業板上市公司創新創業含金量的硬核指標。2009年至2020年,創業板公司上市後累計總研發投入4972.79億元,且板塊公司總體研發強度不斷增加。此外,創業板打造了科技創新創業有機結合的廣闊平台,湧現出一批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產業、企業,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董忠雲認為,創業板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提供了成長空間,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添活力。

  上市公司數量的穩步增加,離不開契合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制度安排。創業板自設立以來就進行了一系列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特徵的制度嘗試和創新。例如,首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行業信息披露指引,進行退市制度改革等。

  本次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過程中,深交所不斷優化持續監管規則體系,強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搭建簡明高效規則體系,優化發行上市條件,強化公司治理,抓好“關鍵少數”,增設風險警示制度,引導公司報喜也報憂,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此外,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創業板規則明確保薦機構的核查義務,充分發揮“看門人”作用。

  “深交所認真踐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不斷優化持續監管基礎制度,着力提升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制度”是不斷夯實依法治市基礎,也是創業板長足發展的基石。“不干預”是着力激發上市公司發展活力,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零容忍”是大力淨化市場生態,對違法違規者精準“亮劍”。

  近年來,以註冊制改革為引領的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提速。無論是在註冊制制度框架下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全面展開,還是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為註冊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的政策陸續出台……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均超出市場預期。

  我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仍是“進行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

  在充分吸收科創板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創業板將註冊制的探索繼續向前推進,為服務實體經濟注入強勁動力,也為下一步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摸索出更加清晰的路線。

  對於下半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發力點,董忠雲給出兩個關鍵詞,即“完善詢價機制”和“完善交易制度”。“進一步完善詢價機制,激發市場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交易制度,繼續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和活躍度。”

  “一個充滿活力和韌性的資本市場,離不開不同板塊改革的協同效應。”陳靂表示,應進一步加強創業板與新三板的協作,幫助更多有潛力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1000家上市公司印證創業板雙創屬性鮮明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