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三季度同比增長4.9%,中國經濟長期韌性不減 | 新京報快評
總體來説,中國經濟目前的增速不僅高於全球經濟增速,也領先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發佈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圖/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
文 | 陳白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三季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約82.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
進一步看,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5.0%。與此同時,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乍一看,三個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似乎差異巨大,但這種變化主要是源於去年的低基數效應影響:受疫情影響,2020年經濟增長呈現“前低後高”的局面,因此反映到今年的同比狀況,就會出現較大的數字變化。
總體來説,中國經濟目前的增速不僅高於全球經濟增速,也領先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也正因此,相比其他國家疫情反覆、經濟增長陷入困境的狀況,中國經濟增長被全球市場寄予厚望。
也正因這種高期待,三季度增長數據的出爐還是略低於此前一些機構的預期。而這一方面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行、國際需求恢復放緩;另一方面則因為,三季度國內遭遇散發疫情、局部地區特大暴雨,以及部分地方出現煤炭、電力供應緊張等情況,都直接影響了上游生產端,給經濟增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從這個層面看,在內外不確定性因素交織的情況下,三季度GDP4.9%的增長,恰恰顯示出我國經濟有強大增長潛能。
儘管受限於供給端,工業增速明顯回落,但服務業、消費增速較8月數值有所回升。另外,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增速都有所加快,這些數據都是明確且具有前瞻性的指標,其所呈現的擴張態勢,指向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增長的潛力所在。
不畏浮雲遮望眼,在短期因素之外,這些關鍵指標的變化,展現的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韌性。
落到民生層面,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依然超過GDP增長速度,這表明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分配為全民所共享。
這種增長上的“超速”,與此前一直強調的“六穩”“六保”等民生保障方針,以及陸續出台的一系列促進收入增長、降低企業社會負擔政策措施的落實直接相關。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隨着公眾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這也成為未來促消費的關鍵基礎。
當然,必須看到的是,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傳導效應,可以預期,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經濟承壓的狀況將會持續,如何在堅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包括外匯、利率、税收等多種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以應對短期風險,考驗着宏觀調控的智慧與決心。
特約評論員丨陳白
編輯丨馬小龍
校對丨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