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報記者 劉帥
“受上半年疫情影響,長實集團未來的投資方向有着更多不確定性,業績下滑之後,出售資產套現來穩定局面,是長實集團極有可能選擇的路徑。”針對近期出售物業的傳聞,9月10日,一位接近於長實集團的知情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9月4日,據媒體報道,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01113.HK,簡稱長實集團)擬出售位於北京、上海的兩處物業。與此同時,有消息傳出,融創有意接手以上兩處物業。
此前的7月份,長實集團以總價約10.12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成都“南城都匯”項目,賣給禹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長實集團將從中獲利約38.11億港元。
此次新的物業出售消息一經傳出,業內人士紛紛猜測,這兩處物業出售是否意味着長實集團正在逐步剝離內地房地產?
9月7日,據媒體報道,長實集團對此回應稱:“市場上很多人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不代表我們需要出售相關資產。”
連續八年賣項目
傳聞中此次長實集團要出售的兩處物業,分別為北京市朝陽區逸翠園二期項目和上海普陀區高尚領域綜合體項目。
其中,北京的項目位於東四環與東五環之間的朝陽區姚家園地段,緊鄰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定位城市高檔低密度住宅。該項目一期已售完。
9月11日,逸翠園項目附近的房屋中介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小區均價84085元/平方米,每套單價均在1000萬以上。房屋中介坦言,9月初收到小區準備易主的消息,他們也在準備隨時更新信息到網站上,以備滿足買房人的諮詢需求,但是後面又説不賣了。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實業在20年前以7億元的價格買下這片土地,直至2019 年才開工建設,北京項目部分樓體已封頂。
而上海的項目則位處普陀真如副中心核心地段,項目總建築面積近120萬平方米,是上海中環內在建最大規模的地標性城市綜合體項目,規劃有行政公館、高級住宅、商業領地、星級酒店及商圈地標五大功能於一體。
若此兩處資產出售,業內人士估值,對應價值將達500億元。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李氏家族就在不斷出售內地資產,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以來,拋售的國內資產高達2500億。
每次出售資產都伴隨着李氏家族“撤資”的言論,李氏家族也一再稱其從未停止對國內的投資。今年初,李澤鉅在答記者問時就表示,集團一直有在內地投資,從無計劃過離開內地。但是從業績數據來看,長實集團的國內業績確實在不斷縮水中。
國內資產佔比縮水
8月6日,長實集團發佈2020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半年報顯示,長實集團2020年上半年1899.42億港元的收益總額中,中國內地收益149.32億港元,中國香港收益187.1億港元,二者收益總額為336.42億港元,佔集團總收益的17.71%。
據媒體報道,截至2018年底,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在亞洲的資產佔比下降至10%,與之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李嘉誠在英累計投資超過4000億。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曾對外稱:“長江實業已遷冊為一家開曼羣島公司,它已經是家純外資的公司。”
數據可見,長實集團在國內的資產佔比數與國外的資產佔比數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國內資產中則有大半的功勞來源於出售資產。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長實集團已確認的物業銷售收入(包括攤佔合營企業)為194.84億港元,同比增長1.31%;物業銷售收益90.04億港元,同比增長19.58%。
在長實集團地產業務的業績表中,內地數據整體表現格外突出。香港、內地及海外地區的物業銷售收入分別為61.16億港元、109.29億港元、24.39億港元,物業銷售收益分別為17.68億港元、66.38億港元、5.98億港元,同比變動-73.43%、699.76%、1172.34%。
伴隨着長實集團對國內房地產項目的逐步“清空”,長實集團在國內的產業佔比也在逐年縮水。但是,李氏家族花重金佈局的海外版圖卻沒有給長實集團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排除“賣賣賣”的因素,長實集團上半年業績表現並不理想,以往較為穩健的分紅派息也在做減法。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下降接近六成,甚至從去年同期的每股0.52港元直降至0.34港元。長實集團上半年盈利63.6億元,同比下跌58%。不算置富產業信託、泓富產業信託,以及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化,長江實業上半年基礎盈利83.67億元,同比下跌36%。半年報發佈次日,長江實業市值蒸發超過110億港元。
業界猜測,為穩定資本市場信心,李氏家族正在進行自救。
據聯交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8月以來,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共增持26次,合計增持長實集團5864.04萬股,涉資超5.86億港元。僅8月25日至28日,二人共購入長實333.1萬股,涉資約1.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