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633億美元,這一趨勢還會持續

4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2021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其中,銀行結售匯順差885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3.17萬億美元,較2020年末下降465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跨境雙向投資總體均衡。從中長期來看,未來中國外匯市場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仍然穩固。

一季度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633億美元,這一趨勢還會持續

外匯市場保持韌性、理性、平衡性

多項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平穩,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首先,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保持順差。今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順差885億美元,其中1~3月順差分別為408億、280億和197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支順差1213億美元,其中1~3月順差分別為488億、332億和393億美元。隨着歲末年初貿易企業集中出口和收結匯等季節性因素的消退,銀行結售匯和跨境收支順差均從去年12月峯值回落。

其次,一季度,衡量購匯意願的售匯率,也就是客户從銀行買匯與客户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3%,較2020年四季度略降0.1個百分點;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也就是客户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户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7%,較2020年四季度提升1.3個百分點。

“外匯市場的交易理性有序,匯率預期比較平穩。市場主體仍舊保持了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理性交易模式。”王春英稱。

再其次,外匯衍生品交易規模增長,市場主體風險中性意識有所增強。2021年一季度,遠期結售匯和外匯期權簽約規模合計2904億美元,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長95%,遠高於同期跨境外匯收支25%的增速,也高於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增速。王春英表示,“這顯示市場主體匯率避險意識增強,風險中性經營理念提升。”

此外,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截至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700億美元,較2020年末下降465億美元。變動的原因主要是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來,美債收益率上升,美元匯率指數反彈,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的外匯市場表現出了一貫的韌性、理性和平衡性特徵。

外債風險可控

今年以來,外部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美國經濟企穩、通脹預期升温,美債收益率下跌,市場對於美聯儲超寬鬆政策是否退出的預期並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資本的流動將發生新的變化,是否會給人民幣匯率及我國的外匯收支帶來壓力?

去年3月份,美聯儲再度推出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截至目前,資產規模已累計增加3.6萬億美元,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擴表規模基本相當。

王春英對此表示,從國內的外匯市場來看,在這輪寬鬆貨幣政策下,中國國內沒有積累過高的對外債務,市場風險緩釋能力不斷提升,有條件保持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均衡。

王春英表示,從人民幣匯率的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可以非常有效地釋放市場壓力,防止單邊預期。

據外匯局測算,去年年底,境內外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一年期歷史波動率分別達到了4.3%和5.1%,均較年初上漲0.6個百分點,處於歷史比較高的水平。

“匯率彈性增強,可以及時釋放市場壓力,這有助於形成市場匯率調節和交易行為之間的良性循環。”王春英表示,這一點比較有利於抑制單邊的升值和貶值積累。不管從外匯遠期市場還是期權市場來看,自去年美聯儲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以來,衡量預期的指標都表現得比較穩定。因此,從人民幣匯率的角度來説,彈性增強,預期穩定,有利於隨時釋放壓力。

從對外債務看,中國沒有積累較大的對外債務風險。

外匯局數據顯示,外債增長幅度方面,去年末全口徑外債比去年3月末增長14%(去年3月份開始擴表)。王春英解釋稱,“這14%的增量裏主要是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債券,體現了境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成果。”

另外,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的主體主要是境外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之類的機構,它們投資的特點是長期資產配置,所以投資穩定性比較高。

此外,外債的結構更加優化,從幣種來看,本幣外債佔比上升至42%,比去年3月末上升4個百分點,本幣債務佔比的上升降低了貨幣錯配風險。再從期限來看,去年末中長期外債佔比達45%,比去年3月末上升了3個百分點。

綜合以上,王春英認為,衡量外債風險的幾個指標,外債的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佔比,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因此總體風險可控。

外資將持續增持中國債券

從資本項下來看,去年開始,隨着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境外資金流入中國債市。眼下,隨着各國貨幣政策的微妙變化,中美利差有收窄的跡象,是否意味着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將有所下降?

王春英表示,目前來看,外資增持中國債券的總體趨勢還會持續。

外匯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633億美元,環比增長11%,3月份外資增持債券33億美元,比1、2月份歷史高位有所減少,但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都有所增長。

根本原因在於,首先國內基本面為外資增持境內債券提供了根本支撐。第二,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比例還是很低的,未來具有增配的空間。第三,中國債券的資產收益仍相對有優勢。第四,人民幣資產呈現一定的避險資產屬性。

截至去年年底,外資持有中國債券佔整個債券市場託管總量的3%,低於美國(28%)、日本(14%),也低於巴西(9%)等新興市場國家。

王春英認為,未來,債券市場還將持續對外開放,國際接受度和兼容性都會持續提升,外資佔比還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空間。

3月底,富時羅素宣佈從10月份開始分階段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中國國債在指數中的佔比權重將達5.25%。

有市場機構預測,按照這個權重,中國債券市場將會迎來超過13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樊宏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6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季度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633億美元,這一趨勢還會持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