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新發展格局內挖潛力 外聯世界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劇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放眼全球,多國疫情反覆,疊加愈演愈烈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大幅萎縮,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衰退。基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國內國際形勢,中國着眼於經濟高質量發展,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抓住國際產業分工轉移的歷史機遇,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逐步形成以外循環為主,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格局。在此期間,中國謀發展求實效,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製造業大國。

  2008年,肇始於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全球經濟的增長勢頭,外需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要素成本上升,中國開始調整經濟結果,改變發展方式,深耕國內市場,外貿依存度逐年降低,從2007年的66%降到2019年的32%,其中出口依存度降至不到18%。

  與此同時,內需貢獻逐年上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和鞏固。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接近6萬億美元,逼近美國的6.2萬億美元,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消費市場之一。未來,繼續做大做強國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發展格局將更加註重培育國內消費市場,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中國作為大國,其特定國情所決定的,也是經濟發展到現階段,隨着內外環境的轉變自然而然形成的。德意志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熊繹從各國增長模式角度分析稱,“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模式與日本和韓國的相似度較低,與美國的相似度較高。在影響企業決策方面,國內消費者的偏好將比國際消費者的偏好更為重要。”

  此外,儘管今天的中國經濟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不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例如,東中西部發展差距明顯,城鄉發展不協調不均衡,新冠疫情引發產業鏈供應鏈梗阻,近期華為等企業關鍵零部件被美國政府“卡脖子”等。新發展格局將助推內外循環暢通並相互促進,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社會循環,對內有助於區域協同發展,對外有助於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趨向內卷化,而是通過挖掘內需潛力,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漸增強的世界中,拉鈎而不是脱鈎,開放而不是封閉,更好地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正如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經濟學家錢智俊日前發佈的報告所指出的,面對全球化的歷史性困局,中國“雙循環”並非走向“閉關自守”,而是選擇通過向內發力,為高水平開放打開向外空間。(熱點觀察評論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1 字。

轉載請註明: (熱點觀察)新發展格局內挖潛力 外聯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