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2018年1月30日清晨,美國醫療健康板塊股價大跌,市值迅速蒸發近百億美元,其中美國連鎖藥店巨頭CVS Health下跌5.5%,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聯合健康下跌4.2%。

股價出現巨大變化必然是有重大事件發生,而這條“導火索”源於一家公司的成立,這家公司便是由亞馬遜、摩根大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三大巨頭聯合成立的醫療保險公司Haven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數據來源:胡潤世界500強榜單,動脈網製圖

Haven的成立之所以能撼動整個股價市場,是因為它一出生就含着“金鑰匙”。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位列2020年“胡潤世界500強榜單”第三;伯克希爾·哈撒韋是由“股神”沃倫·巴菲特創立的保險公司,在2020年“胡潤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第八;摩根大通是美國商業銀行中的翹楚,總資產達到2.5萬億美元,在2020年“胡潤世界500強榜單”上位列第十五。

有如此強大的“後台”,Haven的出現也讓飽受高昂保險費用折磨的美國民眾看到了希望,一度被視為拯救美國醫保體系制度的“黃金稻草”。

三年過去了,現實卻沒有朝着人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2021年1月5日,據美國媒體《Insurance Journal》透露,Haven將在2021年2月底正式關停。

消息一出全球譁然,大家很難相信這家由“三巨頭”加持、承載着美國保險夢的巨輪最終走向了“沉沒”。到底是公司本身經營不善,還是美國醫保體系實在難以打破?對標國內市場,Haven的“失意”又將帶來怎樣的啓示?

醫療支出達3.6萬億美元,商業醫保成企業“重擔”

巴菲特曾公開抨擊美國醫療費用過高,他明確表示不斷上漲的健康保險成本就像一條飢腸轆轆的蛔蟲,蠶食着美國經濟。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美國的醫療保健支出接近3.6萬億美元,是美國軍費開支的5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8%,其數據甚至超過英國、法國、俄羅斯等發達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數據來源:OECD Health,動脈網製圖

然而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美國民眾又“愛”又“恨”的商業醫保。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的公共醫療保險支出佔全國GDP的比例為8.7%,與其他國家相差不大,真正產生差距的是商業醫保支出,其比例高達9.3%,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為什麼説商業醫保讓美國民眾又愛又恨,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商業保險支出如此之高?不妨從其保險制度窺探一二。

美國是少數沒有實行“全民醫保制度”的國家,民眾在購買保險上有很大的可選擇性,但這看似自由的權利卻因高昂的醫療費用而變得並不純粹。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是全球醫療費用最高的國家,如果個人沒有購買任何醫保,其醫療費用將是購買醫保人羣的5倍之多,因而保險對絕大多數美國民眾來説顯得格外重要。

美國醫療保險分為公共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公共醫療保險主要面向於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老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羣及其他特殊人羣,這些保險一般由國家及政府支持,而商業保險則是由個人或機構與保險公司進行簽約。

公共醫療保險主要包括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援助(Medicaid)、兒童健康保險(CHIP)等,不同類型的保險制度服務模式不同,覆蓋人羣也不盡相同。

由於公共醫療保險的“超高門檻”,保險覆蓋率僅為16.3%,這也使得美國的商業保險市場非常發達。據統計,80%以上的美國人都購買了各種各樣的私人健康保險產品,而在這些商業醫保中,90%是企業為員工提供的醫保,僅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個人自行購買。

截止至今,美國政府仍未出台任何政策強制要求企業為員工購買保險,但迫於美國工會的壓力,企業為員工購買醫保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而且企業不僅要為員工購買醫保,還要為其配偶和子女購買醫保。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數據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動脈網製圖

根據數據顯示,美國個人健康險每年所繳納的平均費用為2萬美元,企業需為員工繳納其中的70%,個人則需繳納剩下的30%。這樣的平鋪直敍你可能並不會感受到其費用究竟有多高,那不妨與另一關鍵數據進行對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在2020年9月中旬發佈的信息,美國2019年人均年收入約為3.9萬美元,而保險費用支出佔個人收入比例高達15%。

因而,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説,保險支出都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這也是諸多企業走向倒閉的“致命因素”。

三巨頭的Haven,致力為百萬員工提供醫保解決方案

據公開數據顯示,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摩根大通在美國擁有約近百萬員工,其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僱傭超過36萬人,亞馬遜有超過30萬人,摩根大通有超過24萬人,每年它們將在員工保險費用支出上超過40億美元。

面臨巨大的保險支付壓力,三家企業近年來不斷地在醫療保健領域進行“試水”,渴望着能從水深火熱中早點“上岸”,正是基於此,它們聯合創立了Haven。

Haven創立初期,“股神”巴菲特就發佈聲明中説:“我們相信,將我們共同的資源投入到這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才手中,就可以及時遏制醫療成本的上升,同時提升病人的滿意度和醫療成果。”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也持同樣的意見,“這家合資公司成立之時即很清楚,實現期望的目標很難,但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而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則補充道,“我們這三家公司都擁有非凡的資源,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出能夠讓美國僱員和他們的家人,甚至可能是所有美國人都受益的醫保解決方案。”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圖源Haven官網

Haven總部位於馬塞諸塞州波士頓,是一家非營利性、專注於醫療健康的公司,目標是為三位股東的近百萬員工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同時提供更易獲得的初級保健服務、易於理解的保險福利以及更實惠的處方藥。

Haven由三家公司共同管理,主要員工也都是從三家公司挑選出來的精英。2018年6月,這家公司終於迎來了創立以來的首個領導人——Atul Gawande。

Gawande是美國外科醫生、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和醫學院的外科教授,曾發佈影響美國醫療保健行業的個人著作《紐約客》。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在2019年5月就因通勤時間過長而宣佈辭職,之後首席執行官這個職位就一直空缺。

2019年10月,Haven推出首個運營項目“Amazon Care”,這是一個虛擬的初級保健服務,旨在改善和降低患有慢性病的員工的護理費用。

2019年11月,Haven宣佈與Cigna和CVS Health旗下的Aetna合作,為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的30,000名摩根大通員工提供健康計劃。具體操作模式是技術團隊通過分析有關性能、成本和其他因素的數據,建立一個精選醫生網絡,然後在與員工建立信任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狀況進行適當的護理,如緊急護理診所、醫學專家或遠程醫療預約。

此後,Haven再也沒有發佈任何消息。直至2021年1月5日,一則“Haven宣佈將於2021年2月底解散”的消息迅速在全球傳開,Haven終於又獲得了它創立初期的關注熱度,但與當時的期待與欣喜不同的是,這一次民眾包含的情緒更多的是失望和遺憾。

“內因+外因”施壓,Haven難逃關停厄運

Haven的“高開低走”不免讓人感到唏噓,但任何事情的發生必然都有它的指向性,對於一家背景雄厚且備受期待的創新型企業,真正壓垮它的那根“稻草”究竟是什麼?

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這是看清事物本質最為重要的一環。針對Haven自身情況,動脈網大致整理了以下幾點。

1、業務高度重合,三巨頭“各自為政”

以亞馬遜為例,從2019年開始,這家巨頭就提前佈局,推出了為48個州提供藥品配送服務的亞馬遜藥房,還為其員工提供遠程醫療和初級醫療公司以及可追蹤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等。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近來也一直在尋找醫療保健康業的好項目,根據其交給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顯示,該公司在去年第三季度新入股了默沙東和輝瑞,還增加了艾伯維以及百時美施貴寶的持股比例。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銀行,摩根大通也沒有閒着,憑藉其敏鋭的商業視角多次在醫療板塊進行投資。

可以看到,三大股東都有自己進軍健康領域的計劃和項目,Haven作為合資公司,很多發展計劃與股東母公司的計劃相左或嚴重同質化,最終導致運營停擺。

2、目標過於理想,缺乏實際動作

創立之初,Haven的企業願景是創造出能夠讓美國僱員和他們的家人,甚至可能是所有美國人都受益的醫保解決方案。然而,Haven除了具有降低醫療健康服務成本這個明確性目的之外,並沒有設定某個特點領域,因而導致其在業務板塊上沒有“主心骨”。

另一方面,Haven在近三年的時間裏業務進程緩慢,公司使命未能真正實現。彭博社有報道稱,Haven自創建以來,並未提出可以實質性解決醫療成本問題的方案以及可能改善醫療的方法。

3、員工分散,整體市場力量不足

儘管三家企業擁有近百萬名員工,但Haven仍沒有足夠的市場力量從供應商那裏獲取更低的價格。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醫療保健系統非常牢固,除非僱主團體在當地市場佔有很大份額,否則供應商不會在價格上做出任何讓步。對於Haven來説,雖然它擁有龐大的服務羣體,但這些員工都分散在全國各地,因而每一個地區的力量都十分薄弱,他們無法主宰任何一個市場。

除了自身因素之外,外部環境似乎也在跟這家新興企業“作對”。

1、“醫藥保”體系難以被打破

控制藥價是降低醫療健康成本的重要一環,這也是諸多商業保險公司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據悉,美國諸多藥企靠着國內毫無約束的藥品定價和藥物專利體系長期壟斷醫藥市場,並以高價在市場之中進行銷售,而為了鞏固地位,這些藥企將部分利潤花在對政府的公關上,以阻止不利於藥企的新法律通過。此外,醫療機構、製藥器械公司與醫療保險公司也形成“鐵三角”,他們既有競爭又相互合作,共同向政府和議會施壓。

2、醫療健康行業仍然存在不正當激勵措施

雖然醫療健康行業正努力向“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行模式轉變,但整個行業仍在很大程度上簽訂有償服務報銷協議,由於報銷公司和提供者通過使用按服務收費系統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採用這些新的且有風險的支付模式。

3、“新冠疫情”轉移民眾視角,保險全面“失寵”

根據世衞組織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月17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2430萬例,現有確診病例高達956萬例,疫情正成為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因而醫療服務提供者不得不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應對危機上,由於一些選擇性和非緊急程序的推遲或取消,醫療服務提供者承受了巨大的財務打擊。因此,在危機消退之前,他們不會考慮新的想法,即使到那時,也不太可能考慮承擔新的風險。

醫療改革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Haven來説,企業本身就存在着業務不明確、內部競爭、領導不作為等因素;而從外部環境看,對於美國這種醫療體系已經十分穩固的國家來説,改革之路必定會充滿荊棘,再加上新冠疫情給予的巨大壓力,導致其重心進一步向診療端偏移,因而醫療健康企業想在這個時候有所作為勢必更加艱難。

寫在最後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圖源Haven官網

打開Haven官網,如今只能看到這樣一份聲明,“在過去三年中,Haven探索了廣泛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並試用了新方法,為用户提供更易獲得的初級保健服務、更易理解的保險福利以及更實惠的處方藥。展望未來,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摩根大通將利用這些方案,繼續進行非正式合作,設計滿足其員工羣體特定需求的計劃。”

顯然,三巨頭聯合打造的Haven這塊“試驗田”並沒有在醫療保健領域“開花結果”。不過,這並不代表企業將會放棄對於保險領域的探索,這反倒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也為未來找尋美國保險制度的突破口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美兩國在保險制度上有很大差異,Haven的失利對於國內醫療保險市場沒有什麼實質性影響,我們也沒有找到與之對標的企業。但我們仍可以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給正處於改革階段的中國保險行業帶來諸多啓示,從而推動其快速發展,為廣大客户人羣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險服務。

健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健康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基於此,人們對保險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高要求對於保險公司來説,是機遇同樣也是挑戰,能否滿足現階段和長遠需求將決定着醫療保險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32 字。

轉載請註明: 撐不起的美國醫保與扶不起的“黃金稻草”Haven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