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自救 這次要對億達中國“動刀”了

  樂居財經 李奕和 發自上海

  四年前入主億達中國時,中民投有着宏大的願景——希望三到五年內把億達中國打造成營收五百億的企業。如今四年過去,億達中國的營收尚不足百億。

  而為了“自救”,中民投亦不得不對億達中國“開刀”。

  在傳出中民嘉業正與潛在收購方探討出售億達中國股份幾天後,9月29日,億達中國的一紙公告證實了這一傳言。當天,億達中國(03639. HK)表示,中民嘉業已與潛在買方進行討論,以探討有關潛在出售其持有的億達中國股份的可能性。

  據瞭解,中民嘉業持有億達中國1,581,485,750股股份,相當於該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61.20%。若潛在交易落實,億達中國控股權或將發生變更。 

  中民投持有中民嘉業67.26%股份,前者是後者的控股股東。而億達中國股權的出售,實則是中民投近段時間以來為尋得“自救”,而選擇出售的眾多資產之一。據瞭解,自去年2月被爆出債券違約以來,中民投像這樣的出售動作已持續一年多。

  一筆30億債券引燃的危機

  2019年2月,一宗30億元債券兑付延期、出現技術性違約,正式將中民投的債務危機揭露給外界。隨後,中民投持有的中民嘉業61.91%股權以及該公司持有的中民外灘49%股權被凍結。

  拖延了兩週之後,中民投將其持有了四年之久的上海董家渡項目出售給綠地集團,最終填補了這個“窟窿”。這筆交易為中民投帶了121億的鉅額現金流入,也正式拉開了其出售資產補充現金流的大幕。

  在去年2月25日中民投召開的債權人會議上,該公司披露有息債務1522億元,2019年到期的有息債務894億元。這些鉅額的債務,迫使中民投開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動,當中轉讓持有公司股權、出售項目資產等都成為其應急之道。 

  為補充現金流,在出售上海董家渡項目予綠地的同一個月,中民投將上海嘉聞50%的股權轉讓給福建捷成,當時上海嘉聞持有陽光城18.04%股份;同年10月,中民嘉業再將持有的上海嘉聞50%股權轉讓給福建捷成,中民投徹底退出陽光城。

  2019年6月12日,中民投以12.85億價格出售上置集團(01207 .HK)遼寧瀋陽項目公司100%股權予陽光城;7月22日,建業胡葆森收購中民投旗下中民築友63.5%股權,涉價16.5億;8月22日,世茂股份以10.3億收購中民愛普50%股權;9月26日,雅生活以20.6億總價收購中民物業及新中民物業各60%股權。

  此外,據去年12月20日媒體消息,中民投其將持有的中民鄉鄰70%股權轉讓給鑫匯大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標的公司為中民投在2018年9月主導成立,當時宣佈成立100億基金佈局鄉村振興。

  而根據此前媒體報道,自債務危機發生後,中民投擬出售的資產清單就涉及航空融資租賃、健康融資租賃、地產開發、裝配式建築、環保、醫院等領域,並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9月末,中民投負債總額分別為2004.45億、2292.47億和2327.92億。然而,外界通過公開渠道瞭解中民投債務的情況也止於此。

  此後,中民投便未披露公司債券年度報告及半年度報告。今年2月,因年報未按時披露,證監會向中民投下發《關於對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要求中民投切實整改,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頭帶光環而來

  作為唯一一家帶有“國字頭”背景的民營投資公司,中民投最早成立於2014年,由被稱為“靈魂人物”董文標搭台組建。

  成立之初,這艘“民企航母”可謂風頭無兩,追捧者雲集,當中吸引了包括史玉柱、孫為民、盧志強、左宗申在內的59位民營企業家出資,僅房企就涉及泛海集團、億達中國、陽光城、鴻坤、大連順和、江河置業等,註冊金額更高達500億元。

  據瞭解,得益於雄厚的資金和行業資源加持,中民投的投資水漲船高。在短短不過五年的時間,資產規模便由最初的300多億迅速擴張到3000多億,業務遍及投資、地產物業、保險、融資租賃、新能源等多個版塊。

  由於所涉獵的投資板塊眾多,中民投甚至一度被稱為“中國版摩根士丹利”。根據該公司官網,目前中民投業務仍包括中民投國際、中民投資本、中民投租賃、中民投資管、中民投亞洲、中民新能、中民嘉業、中民未來、中民航旅、中民醫療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造就了中民投如今資金流動不足、累累負債,而不得不依靠出售資產求生後果的“原罪”。由於涉及領域廣大,主業不清,加之公司治理體系混亂,中民投最終把一手好牌打爛,幾度瀕臨沉沒。

  今年6月,中民投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完成了第三屆董事局、監事會組建,正式從應急狀態向正常的公司治理過渡。據瞭解,新一屆董事局由茅永紅任董事局主席,除了在組織和管理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茅永紅還為中民投制定了 “三步走方針”:先解決流動性問題,再推動資產重組,最後引入戰投。

  新組建後的管理層,將中民投所有業務按照運營、投資分離的原則拆分成運營、國內投資和國際投資三大板塊,分別實施重組,讓企業由高負債、重資產的“運營+投資”模式逐步向引戰、發揮品牌優勢,輕資產運作的“投資+平台”模式轉變。

  而實際上,在中民投資金流動性被首次公開後,該公司已經表示會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退出不符合戰略轉型方向的項目等。這些組織、管理和戰略、模式上的變革,被認為為中民投帶來了新的轉機。當然,作為資產重組和剝離的一部分,也最終讓中民嘉業此次出售億達中國股權事件提上了議程。

  “棄子”億達中國

  億達中國創立於1984年,該公司是集園區開發、園區運營、工程建設、物業管理等業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集團化企業,主要業務涉及商務園開發及運營、銷售商務園配套住宅、寫字樓及獨立住宅、商務園委託運營管理、提供建築、裝修及園林綠化服務及物業管理服務。

  其於2014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11月,中民投旗下中民嘉業斥資逾30億港元收購億達中國53.02%股權,高調入主億達中國,由此中民嘉業成為億達中國控股股東。

  這似乎是一場各取所需的雙贏遊戲。在中民投入主之初,億達中國曾寄希望依託中民投的資本運作和產融結合能力,借力中民投的“地產+金融”發展模式,獲得更大的發展。

  而中民投則視億達中國為其在產業地產業務方面的重要戰略佈局,企圖成為其在產業地產整合、綜合園區開發、建築工業化、綜合房地產開發等業務方面重要的投資運營平台。

  談及當時的戰略目標,中民投彼時更表示,在三到五年內,把億達中國打造成年營收五百億量級的商務園區開發與運營企業,並逐步實現園區開發、園區運營、園區建造和物業管理四大業務的均衡態勢。

  然而事與願違,億達中國此後幾年的發展態勢亦如中民投自身一樣,並無太大起色。

  2017-2019年,億達中國營業收入分別為73.18億、73.57億以及60.77億。三年間,其淨利潤分別實現9.84億、8.34億以及4.5億。除了2017年實現增長,208、2019年億達中國淨利潤同比下降分別達15.28%和46.02%。

  資產負債率也從2017年的69.96%上升至去年底的71.43%。2019年底,億達中國擁有銀行及其他借款約150億,淨負債比率約為103.5%,於一年內到期的借款138.7億,而其現金及銀行結餘僅有20.4億。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億達中國營業收入17.15億,同比下降26.48%;淨利潤2.98億,同比下降0.3%;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升至72.99%。

  入主近四年,中民投所帶領下的億達中國經營不升反降。如若此次成功將其易主,無論是對於中民投自身流動性的解決還是對億達中國的長遠發展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民投自救 這次要對億達中國“動刀”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