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註冊制箭在弦上:“去劣存優”威力漸顯,把握核心資產長牛

紅週刊 記者 | 何豔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2月26日表示,註冊制採取試點先行的原則,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已經分步施行註冊制,證監會將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評估,待評估後將在全市場穩妥推進註冊制。這意味着全市場實施註冊制應為時不遠。

同時,證監會還公佈了對擬註冊制IPO企業現場檢查情況,而現場檢查企業中有八成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這既反映出現場檢查的震懾力,也反映出註冊制還是實施初期——準備尚未充分的企業“投機上市”。

那麼,在全面註冊制即將到來、新上市公司質量需要打問號的情況下,投資者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本金呢?在接受《紅週刊》採訪的經濟學家及投資人看來,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是優質資產的“長牛市”,優質核心資產同時是貨幣寬鬆時代下抵禦通脹的“上品”。

全面註冊制箭在弦上:“去劣存優”威力漸顯,把握核心資產長牛
註冊制有利於“清理”渾水摸魚企業

虧損企業上市需要給予其設立做強“截止時間”

相關信息顯示,今年1月底被抽中現場檢查的20家擬IPO企業(註冊制)中,截至2月26日,有16家選擇了撤回上市申請,撤回比例高達八成。

對此,經濟學家左小蕾對《紅週刊》記者表示,這説明註冊制將一些渾水摸魚的企業“清理”掉,這是值得肯定的。雖然過去上市公司存在盈利標準門檻,但也架不住財務造假、包裝上市,導致不少公司上市第二年就出現虧損。如果註冊制能在“存在硬傷”的企業上市前就過濾掉他們,那可謂是為證券市場“正名”。“讓那些拿到錢的公司,真正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大做強,成為名副其實的好公司,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同時也有助於營造良好的上市文化氛圍。”

左小蕾進一步指出,“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後如何培育更多符合經濟大發展方向的、符合高質量經濟結構的優質公司,尤其是真正的科技公司,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炒概念、炒新——許多公司實際上並不具備太多科技含量,而且融資以後也並不是真正去發展有更多技術含量業務。註冊制如果能夠推動市場觀念有所轉變,投資銀行真正為具有創新驅動力的高科技新經濟公司服務,那麼無疑是了不起的。”

同時,雖然去年A股退市公司達到16家——為歷年之最,但退市制度依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左小蕾表示,事實上,允許虧損企業上市是註冊制的很大的一個風險,因此,需要嚴格做好制度要求,尤其是嚴格的退市制度。她認為,“雖然沒有盈利要求,但需要有基本的判斷指標,也就是雖然現在虧損,但給予其一定資金支持後,未來公司能不能做大做強、扭虧為盈。當然,這是很不容易判斷的,因此也就成為一大風險點。”

左小蕾解釋説,事實上,創新公司剛開始都是燒錢的,但至少要燒錢燒出一個比較穩定的局面後,才能允許它上市。“比如阿里巴巴,相比傳統行業來説,其資本積累過程算是很快的,它也是經歷了15年磨練才上市的。因此,對這類企業而言,需要運作出一定規模和模式後才能上市,比如8到10年的時間,讓市場至少可以看到未來的成長態勢。”

她進一步表示,“這就需要設定一個時間期限,虧損企業上市幾年後,如果還沒有實現盈利或沒有達到招股説明書裏的指標;又或者在原來基礎上沒有真正得到發展,而是走過去的老路,只是為了圈錢等等,那就應當實施嚴厲的退市制度。這方面,可以借鑑納斯達克市場的相關制度安排。”

核心資產長牛已在途中

成為QE時代抵禦貶值最好的“非賣品”

在二級市場,投資者也需要適應全面註冊制的新形勢。隨着新股增多,尤其是虧損個股普增,大大增加了投資者挑選好公司的難度。對此,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對記者表示,註冊制全面實施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個股“無人問津”,許多個股沒有研究價值。“但是優質的公司永遠是稀缺的,所以從投資角度需要在行業層面做更深度的研究,對行業的未來空間、競爭格局的把握要更加精準,才能從大量的個股中去繁就簡,抓住成長確定性最好的公司。”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給出了自己的具體“操作”建議:一方面,建議投資者結合基本面、流動性和市場風格,綜合選擇配置各行各業的核心資產。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權益時代,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的“四重奏”下,股市已經處在“長牛”中。A股一批優質核心資產脱穎而出,成為QE(貨幣寬鬆)時代的“非賣品”。隨着A股市場成熟,核心資產長牛已在途中,中國核心資產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備稀缺性,成為QE時代下抵禦貶值的最好的“非賣品”。另一方面,建議投資者考慮基金投資。基金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專業性,將投資這種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能夠節省精力,更好地管理收益和風險。二是門檻較低,如今股價過百的股票超過150只,買入一手就需要上萬元,這對一般個人投資者而言門檻比較高,基金能夠以低成本享受核心資產的成長紅利。“不過,基金投資也需要注意風險,需要注意選擇優秀的管理人。此外,買基金也是投資,基金淨值會有波動,不推薦短期頻繁操作,需要有價值投資的理念,和優質企業一起成長。”

在選股聚焦優質公司的同時,投資者更要加強對優質公司的深度研究能力。甬興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向《紅週刊》記者表示,註冊制牛市並非是雞犬升天的估值牛市,而是中國直接融資規模的牛市。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A股IPO估值水平可謂“牛氣沖天”,對擬上市企業的正向激勵作用是很大的,值得監管機構和市場投資者共同呵護。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VC、PE、Pre-IPO投資機會,這都是註冊制牛市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之路。“投資者一方面要積極拓展投資眼界,多接觸不同階段的擬上市公司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不要迷信IPO‘打新不敗’的神話,畢竟A股‘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確了。”

對於如何評價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格雷資產首席宏觀分析師杜春峯向《紅週刊》記者表示,更多的從商業模式去評價一家上市公司才是投資的核心能力,太多的早期公司都是非盈利的,但是由於創造了排他性的商業模式從而成為資本的寵兒。“僅僅看盈利類指標是判斷不出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的,這就要求投資人必須有一級市場的眼光和風險承受能力。由於充分的供給必然導致投資人選擇難度呈幾何級增長,這個時候專注自己能力圈內的賽道和選擇卓越的管理人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

奶酪基金創始人、基金經理莊宏東也表示,相比專業投資者,普通投資者或面臨更為嚴峻的信息不對稱風險。隨着A股市場機構化程度越來越高,交易對手方為機構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這將對投資者專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隨着資管新規的有效推進,作為居民財富管理主渠道的銀行理財逐漸打破剛性兑付,淨值型產品日益成為主流,定製化、專業化資產管理產品百花齊放。機構投資時代已經到來,趨勢不可逆轉,建議普通投資者根據市場特點及時提高投資水平和專業程度或者把資產交給專業機構進行管理。”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5 字。

轉載請註明: 全面註冊制箭在弦上:“去劣存優”威力漸顯,把握核心資產長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