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11月又“給世界經濟一份禮物”
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12月15日公佈的一系列國民經濟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德國財經網15日報道稱,當歐美國家處於第二波疫情之中,經濟因封鎖或半封鎖受到影響之時,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繼續。工業、零售、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出現增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持續增長趨勢給全球經濟帶來樂觀情緒,加之新冠疫苗接種已在多國開啓,2021年的世界經濟趨勢將更加樂觀。
四季度增速有望提升
“中國四季度經濟復甦仍然強勁,11月消費和前11月投資均創下年內高點,工業則為2019年3月以來最高。”路透社15日報道稱,分析人士認為,11月經濟運行數據顯示覆蘇動力較強勁,四季度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工業方面,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03%。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1%,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為年內高點。
投資方面,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11月份環比增長2.8%。消費方面,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1%。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中國商務部同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超三成,日均快件處理量3.3億件,最高日處理量6.75億件,創歷史新高。
聖誕需求提供額外推動力
“在動盪的一年接近尾聲之際,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了更強的基礎。”《華爾街日報》15日報道稱。經濟學家們此前預計,由於新冠病毒的捲土重來可能會打擊海外需求,中國近幾個月的工業生產將有所放緩,但15日的數據打破了上述預測。
“中國的出口正在蓬勃發展。”德國電視一台15日表示,中國經濟出色的數據部分歸因於出口激增。歐美的聖誕節業務提供了額外的推動力。韓聯社15日報道稱,隨着美歐因為疫情擴散再次陷入封鎖,西方國家對醫療用品、居家商品的需要日漸增加,這些都離不開中國出口商的供應。
韓聯社稱,為應對疫情刺激經濟,中國政府還進一步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前11個月的固投比去年同期增長2.6%。德媒稱,疫情以來,中國已在新建道路、港口、橋樑和工業園區方面投資數十億歐元。許多新的燃煤電廠也已獲得批准。所有這些都推動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
德媒預計中國GDP增長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表示,從下階段來看,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德國電視一台表示,經濟專家預計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約2%,而歐元區今年可能會下跌8%左右,美國將下降約4%。中國經濟呈現良好局勢,使得中國在全球經濟份額中增長速度比疫情暴發前的預期還要快。
“在遠東,‘新冠危機’似乎已經結束:中國經濟形勢一直在改善。” 德新社15日的報道稱,中國的例子表明,新冠危機無法長期影響經濟,疫情一旦結束,經濟增長很快就會恢復。這對德國和歐洲來説是個好消息。
“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地之一。”韓國《中央日報》14日刊登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專訪。沃爾夫表示,在今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初,有專家曾預測亞洲國家經濟可能會“脱離中國”,雖然一些跨國大企業希望實現產業鏈的多元化,但像韓國、日本這樣的國家很難從產業鏈方面找出中國的替代國,這也是為何這些國家對華貿易一直位居首位的原因。
記者 李司坤
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張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