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夢斷支付寶
編輯導讀:最近,買基金的朋友們心情如何?是不是猶如過山車一般,非常刺激。今年突然興起的基金熱,讓很多理財小白們一頭衝進了資本市場,結果是可預料的慘烈。這類現象的背後反映出什麼呢?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很多年輕人開年以來最後悔的事可能是:在支付寶買基金,並堅信自己是一名金融知識水平高於同齡人的價值投資者。
辛丑牛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幾乎所有人都相信A股會迎來開門紅,但當天抱團的機構龍頭們集體受挫,連帶着那些跟風買入網紅基金的年輕人一起,再一次直面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
這一天,是開年以後#基金#第一次登上微博熱搜。
隨後,那些躺賺的傳説逐漸消散在風中,滿屏綠色都指向一個萬般無奈的事實:原以為買基金會帶來額外收入,沒想到過了個年,人還在,錢沒了。
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超過2000只基金,在2月18日至2月26日期間,淨值跌幅超過10%,500只以上基金同期淨值跌幅在15%甚至20%以上。
這還不是最壞的。2021年以來,已誕生61只“日光基”(A、C份額合併計算),其中主動權益型基金佔比高達75%。春節後,“日光基”中有54只跌破面值、7只淨值不足9毛。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這句寫在“懺悔牆”上的箴言,在支付寶“歷史最高收益”“冠軍好基”“iKun”“相親”“求關注”的吆喝聲中,被徹底淹沒。
不過這不是資本市場給年輕人上的第一課。
上一次是2015年。
一、跟着穿搭博主買基金電影《歲月神偷》裏的哥哥説:“我們都琢磨過了,兄弟倆包辦一頭一腳,不會錯到哪兒去”,所以一個在巷頭剪頭髮,一個在巷尾做皮鞋。
結果是,兩兄弟被生活的巨浪掀翻。
和他們相比,上天待這屆年輕人不薄:出生沒多久中國就加入WTO,上學的時候趕上奧運會和世博會,見證了國家經濟的快速騰飛;雖然也在花唄裏做過夢迷失過自我,但好在支付寶理財給過他們機會,告訴大家可以快速入門“近一年收益超過40%”“近三年漲幅190%”的點金術。
只需要動動手指。
每個年輕人都有夢想。他們一邊苟在公司賺取穩定收入,另一邊還想着搞點副業爭取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有點家底的在家裏囤了一堆RTX3060、3070顯卡,踏上挖礦致富之路;沒啥經濟基礎又想規避市場風險的,大多會選擇買基金。
據央視財經報道,2021年以來,國內新基金髮行總規模突破7000億元,募集規模同比增長超過37%。結合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螞蟻研究院共同發佈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新增“基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90後。
在和朋友聚餐時,他們聊起理財也越來越頭頭是道,什麼基金定投、房股基險、風險分攤、理性消費張口就來。而他們的入門教程,大多來自B站、小紅書、知乎、豆瓣這樣的社區論壇,當然,還是有人願意花千八百塊在公眾號或微信羣系統學習專業金融知識的。
隨便打開一個社區,以“基金”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新手”“入門”“怎麼買”是出現頻次最高的推薦內容。上來就是一套清楚明白的方法論,手把手帶你認識基金、投資就要選擇穿越牛熊行業、小白買基金之前至少要做到這兩件事,再安排一個“我是如何掙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純乾貨分享。
這一套下來,很容易讓急於入門的小白們產生一個錯覺:不用多久,我就能成為年入幾十萬的大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峯。
小紅書有一位粉絲55萬以上的穿搭博主金妮Jinnie,2020年9月以前,她的分享內容主要以金妮聊變美、金妮的衣櫥、金妮説美語之類的日常生活為主。8月底新增了一個“金妮聊財商”的專區,第一期視頻是“聊聊馬雲,聊聊股票”,後來變成“3分鐘教你避開定投誤區”“5分鐘看懂淨值秘密”,以及“手把手教你用支付寶理財”。
她到底有多懂我不太清楚,反正她的個人簡介説自己是“全能小百科”。
在某個理財入門羣裏,老師為了讓學員們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甚至拿《都挺好》裏的蘇明誠來舉例。言下之意,理財要趁早,總比啃老好。
據羣裏一位00後大學生表示,身邊的朋友都在理財,所以自己也打算每個月都拿出五百塊在支付寶上買基金,現在先上一些輔導班惡補理財知識。
與資本市場相比,“養基”門檻更低,無需開户、有專業人士把關,還沒有入場金額限制。最近幾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熊市裏賺的錢都在牛市虧了個精光的段子在散户間流傳度極廣,但實際情況是,基金髮售的熱潮推動了這一輪由白馬股主導的牛市。
稍微留意一下市場動向就會發現,雖然上證綜指創下新高,但整個市場收益率最高的板塊,都集中在熱門白馬股,以茅台為代表。
覆盤明星基金經理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就會發現除去港股重倉的美團、騰訊,他在A股的操盤軌跡離不開“醫茅藥酒”四字方針。
當白酒信仰開始崩塌,新基民才突然發現:你以為的低風險理財,實際是燙手的股票型基金。
中國股市風雨三十年,股民間口口相傳着一句黑話:沒當過韭菜,你好意思説自己是股民?
用在這裏好像也挺合適。
二、基金經理飯圈化月初,網傳《天天向上》節目組計劃邀請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參與錄製,易方達基金張坤、華夏基金蔡向陽、上投摩根孫芳等均在邀請之列。
沒多久回應來了,有人説他們的確收到節目組邀請,但由於娛樂化過重並不考慮參加,也有人表示對於該邀請正在內部討論,還沒決定是否參與。
最後中基協下場定調: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娛樂性質的相關活動。
方才作罷。
不過,頂流基金經理的出圈也不是從《天天向上》開始的。
第一位有粉絲後援會和微博超話的基金經理是易方達張坤。“千億頂流”“永遠滴神”之類的飯圈語言,是新基民大規模湧入後的特色文化。
張坤之後,諾安基金蔡嵩松的粉絲也不甘示弱,為他建起後援會和超話。易方達的另一位基金經理蕭楠,則在粉絲撮合下和中歐基金的周應波一起,變成“波君一蕭”CP。
後來,#基金飯圈化是好現象嗎#登上微博熱搜。“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賬號運營在微博上澄清道:這是年輕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完全沒有打算像演藝圈粉絲那樣去給基金經理送禮物、接機什麼的。
流量對於公募基金而言就是規模,規模就是收入。但飯圈文化的另一面,是虧損就脱粉。
嚴格意義上來講,基金和股票都是高風險的理財方式,而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追漲殺跌、頻繁換手。
大跌過後,新基民們在評論區的畫風一夜之間變成了:
- “都説這基金好,可為什麼我買進去20多天還是虧的?”
- “拿爸媽的老本 176 萬買了這隻基金,現在綠了這麼多(-8.85%)。有啥辦法讓我回去過年不捱揍?”
- “保險和銀行傻瓜都不會買,你這基金經理居然敢買?下週絕對不要你了!”
- “XX公司是夕陽行業,你這隻基金為什麼要買?”
以前有無數人想教張小龍做產品,現在又有人又開始教基金經理炒股。這麼一看,不光穿搭博主挺全能的,評論區裏的小散也挺厲害。
在基金交流羣裏,很多人的第一筆基金交易來自支付寶推薦,還有人第一次入手就買了只9個月的封閉基金,賠了3%。
我有一個朋友在金融機構搬磚,年初“基金熱”,他沒扛住買了五萬元支付寶基金,兩個月後賺了2000塊抽身,完美避開這波虧損行情。
按照他的描述,風口浪尖,豬都會上樹,很多學生黨也開始買基金了。
他的表情很有意思,説的話也挺損。大概就是你以為自己在支付寶抄底,最後被它抄了家,想要止損又困於1.5%的贖回費,被迫當起時間的朋友。
想要從“基圈”抽身,可比飯圈難。
作為信息聚合平台,在推薦頁下方,支付寶都標明瞭“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風險自負”的相關字樣。乍一看,這種行為和用户在淘寶買衣服別無二致,買什麼全憑用户自主決策。
但仔細一想,這個邏輯和貨拉拉説自己主營信息中介服務,車貨匹配屬於“撮合業務”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三、封閉三個月,就是價值投資了?很多人為了方便,會在支付寶買基金。
基金也有場內和場外之分。場內屬於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場外是指銀行櫃枱、網銀、基金公司這樣的中間商。
單從交易費率來看,場內基金的交易手續費在萬二到萬五之間,最低為5元,最高為千分之三,而場外還要加收申購費、贖回費以及銷售服務費,並不那麼經濟。
説回支付寶。他家賣基金,本質上屬於代銷業務,賺的是中間商銷售服務費裏的通道費(如果還沒理解,也可以把這筆收入看作競價排名的廣告費)。
為了做好這門生意,支付寶在兜售基金的流程中,引入電商帶貨、節日活動、直播優惠等促銷模式。
這麼做的原因我不是很理解,也許是因為他們足夠自信,在中國,沒有人比淘寶更懂得如何讓年輕人剁手。
2020年5月,3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機構入駐支付寶理財直播,基金和日常消費品一樣,飛入十億尋常百姓的手機APP。被花唄掏空了錢包的年輕人,又順理成章地成為支付寶理財基金的“內測用户”。
阿里在淘寶上專門開闢了一個理財直播的欄位,在那裏,基金經理和李佳琦、薇婭別無二致,個個夙興夜寐,開口“親~”,閉口“關注搶紅包”。
目前,各機構的直播主要通過2-3人的團伙形式進行,吹拉彈唱、捧哏逗哏,直播間就像植了軟廣的情景劇,時不時還會推出滿減活動。
別開生面的理財門路吸引了不少人,據《新京報》報道,春節期間,觀看基金直播人數較去年上漲超10倍,部分直播平台日均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同比漲幅分別達57%和96%。
這些活躍在直播間的基金大神,讓準基民們忘記了選基金其實是門技術活兒,聽説有人因為直播間主播好看就買了,還有人在下課後自己總結出一套投資小竅門,蔡嵩松太帥不安全,還是選張坤。
但問題在於,購物和“養基”是兩碼事,投資行為有賺有賠,衝動買入後,既不能按原價退款,更談不上七天無理由退貨。
實際情況是,即使是在興業給張坤出了研報的2020年,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漲幅為42.15%,持倉用户平均收益率也只有19.19%(數據來自天天基金網)。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支付寶上的新基金越來越多。大概是因為這類產品需要支付的通道費更高些?還是他們覺得,封閉三個月就會把這件事變成價值投資?
作為第三方理財平台,支付寶的作用相當於基金超市。面對場上幾千只基金,缺乏理財常識的用户,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相信平台背書。
這就像一個剛開始護膚的女孩走進櫃枱,被想多賺點提成的櫃姐安利了一大堆商品,好不好用全憑運氣。
在理財專區,除了有專業的PGC負責內容生產,評論區也出現向UGC發展的趨勢,阿里終於可以藉此回懟那些説它沒有內容基因的聲音。在那裏,用户們不僅會向新人科普產品及基金經理們的過往戰績,還開闢出了相親新場所。
也許用户覺得比起聊了半天還不知道對面是不是真人的交友軟件,評論區裏的網友更具競爭力。直觀地看到對方的收益率,可以方便他們過濾掉一部分偽裝成高富帥的殺豬盤。
當有網友提議支付寶開發一個根據芝麻分和資產配對的相親小程序,支付寶含蓄地回應道“雖然我是數字生活開放平台,但沒想到生活如此開放。”看到這我有了一個疑問:難道支付寶已經忘了自己四年前的混名?
以前,我會習慣性地將支付寶定義為淘寶配套基礎設施,直到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支付寶説的數字生活平台,是理財版淘寶的意思啊。
通過將商品販賣的邏輯平移到理財產品銷售,支付寶成功晉升為本年度最氪金的手機遊戲,在這一賽道成功實現對騰訊的逆襲。
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先生説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國內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時,我認為國家出了大問題。”
那搞金融的想讓所有人都陪它一起玩,是想幹嘛呢?
參考資料:
[1].張坤飯圈的新基民:虧損就脱粉,“他們開始教基金經理炒股了” 稜鏡,2020年
[2].年輕人「養基」圖鑑:寧願自己被綠,基金也不能變綠 後浪研究所,2020年
[3].跟風買基金的年輕人,賺的錢又被風吹走了 中新經緯,2020年
[4].瘋傳!張坤、劉彥春等頂流基金經理被邀請參加《天天向上》?基民炸了:基金不能搞飯圈化,誰去就賣誰!中國基金報,2020年
本文由 @銀杏財經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