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向是“洪水猛獸”的減持,為何在科創板掀不起風浪?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財經

隨着首批科創板公司限售股解禁掀起減持“第一浪”,截至10月26日收盤,共有25家科創板公司發佈了減持公告。從減持主體來看,創投基金為減持主力,亦有少數公司董監高選擇“落袋為安”。

從減持方式來看,中微公司、天奈科技率先“試水”詢價轉讓制度,而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等傳統模式仍是大多數科創板公司的選擇。

從減持時點來看,解禁即減持的安排,大多基於公司不錯的股價走勢。與此同時,收回投資成本或自身經營發展的需求,讓個別股東 “便宜也要賣”。

從解禁後的表現來看,一向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減持,並未在科創板上掀起大風大浪,市場已從初期的短暫下跌重歸於平靜。淡定的背後,既有科創公司對減持“新姿勢”的探索、增量資金入市帶來的緩衝,也隱含着市場各方愈顯成熟的共識和定力。

創投“功成身退”,高管“落袋為安”

科創板的第一波減持潮,由創投機構擔綱“主流”。目前已公佈的減持計劃中,創投機構佔到近八成,深創投、江蘇高投、達晨等明星機構均名列其中。

以當前減持比例較高的西部超導為例,公司7月23日晚公告,股東中信金屬、深創投、陝西成長新興及陝西成長新材料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4%的公司股份,其中陝西成長新材料為清倉式減持。

當晚,同樣宣佈清倉減持的還有新光光電的股東朗江創新、朗江匯鑫壹號,擬合計減持全部149.15萬股持股。新光光電7月23日收盤價為43.95元,僅較發行價38.09元高出15%。

無獨有偶。瀚川智能的持股4.99%的股東江蘇高投,也於同一日拋出減持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比起公司股價一度攀上的高點100.34元,公告當天41.05元的收盤價,可謂“便宜”不少。

便宜也要賣,何故?

創投機構們公開的減持原因,不外乎“收回部分投資成本”“補充運營資金”“自身資金需要”和“投資運作安排”等。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近期一些科創板個股被機構減持,不乏部分機構認為當前股價較為理想,屬於減持好時機;另外,也有部分屬於被動賣出,資金使用期限到期,即使估值不高也得走。”

從“生命週期”上説,創投資金的使命就是陪跑企業的初創期,並在企業上市後實現退出。而這筆資金也可能並未真正離開資本市場,而是通過孵化或投資新企業,實現“江湖再見”。

創投的退出需求不僅有理可據,且有政策可依。如10月10日宣佈對熱景生物進行減持的達晨創泰、達晨創恆及達晨創瑞等3名股東,早在今年5月便已獲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成功申請了創業投資基金股東的減持政策,故其減持不受比例限制。

除了創投機構有序“離場”外,不少科創板公司的董監高也開始行動起來。

如,因個人資金需求,交控科技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劉波,董秘李春紅擬分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0.46%和0.08%。方邦股份股東、監事夏登峯日前公告,擬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44%。今年9月,杭可科技董事、核心技術人員趙羣武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0.26%公司股份,完成減持計劃。

方式要創新,安全得注意

科創板減持潮中,中微公司和睿創微納無疑是最“吸睛”的兩家公司。不過,前者靠的是嚐鮮“新花樣”,後者卻是因為“犯規”而被警告。

公告顯示,中微公司本次解禁規模達1.94億股,為此前公司流通股總數的3.77倍。如何平抑大規模減持可能對市場帶來的衝擊?對此,中微公司給出的“解法”為:“試水”科創板詢價轉讓機制。

根據中微公司披露的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嘉興悦橙等8名股東擬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公司股份88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66%;另外,股東置都投資委託中金公司擬轉讓1%的公司股份。

此次詢價轉讓的價格下限為178元/股,為中微公司7月23日收盤價205.23元的86.73%,為公司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242.2元的73.49%。

8月11日晚間,中微公司股東詢價轉讓結果報告書出爐,轉讓價格均為“底價”即178元/股。

其中,嘉興悦橙等8名股東成功找到廣發基金、諾安基金和創金合信基金接手全部轉讓股份,合計套現15.81億元。而置都投資擬轉讓的股份,實際受讓數只有原計劃的19.33%,受讓方分別為瑞士銀行、萬家基金、博時基金和新華資產。

緊隨其後,10月22日,天奈科技也拋出一份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6家股東擬合計轉讓7.11%的公司股份。此次詢價轉讓價格下限為41元/股,相較公司10月21日的收盤價和前20個交易日的股票均價分別打了約8折和9折。

與上述兩家公司的“先行先試”相比,睿創微納可謂“老貓燒須”,一着不慎,竟在常規的減持動作上跌了跟頭。

10月9日,睿創微納董秘趙芳彥、監事會主席陳文祥相繼宣佈辭職,辭職原因均系家屬誤操作致違規減持公司股票!

此前,睿創微納已公告了趙芳彥和陳文祥的減持計劃,兩人擬在合規前提下,分別減持不超過100萬股、7萬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交給各自家屬打理的2個證券賬號,不約而同在9月29日進行了減持,成交金額分別為680.12萬元和42.58萬元。而此時距離睿創微納預約的三季度披露時間已不足30日,故違反相關減持規定。

一次“本人不知情的誤操作”,造成的影響卻着實不小。據悉,趙芳彥和陳文祥日前已向董事會提交了提前終止減持計劃的申請,公開致歉並主動辭職。睿創微納董事會也分別對二人處以50萬元和3萬元的罰款。此外,睿創微納還收到了交易所下發的監管工作函,督促公司加強董監高合規培訓、持股管理。

市場先抑後揚,理念從古到新

有意思的是,過去聞“減持”而色變的“市場規律”,並未在科創板上演。回顧此次減持潮中相關科創板個股的走勢——從短期調整下行到迅速企穩回升的過程,實際上是投資者逐步看淡“減持”,轉而看重質地的成長。

科創板首批公司解禁期一到,7月23日晚間,光峯科技、瀚川智能、沃爾德、新光光電、西部超導、樂鑫科技、嘉元科技、容百科技、中微公司等9家科創板公司即發佈了股東減持公告。其中,西部超導、光峯科技、嘉元科技3家公司的減持比例名列前茅。

7月24日,上述披露減持公告的9只個股股價全部收跌,僅有樂鑫科技、中微公司的跌幅小於8%。巧合的是,嘉元科技、光峯科技、西部超導3只減持比例最大的個股,當天跌幅同樣居前,均超過10%。

“這一方面和減持比例較高造成的投資者恐慌心理有關,另外,恐怕與這些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也有一定關係。”某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

如主營鋰離子電池極薄銅箔和超薄銅箔的嘉元科技,因受疫情影響,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46.7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68.11%。

同樣被疫情“耽誤”的還有光峯科技。據悉,公司影院服務、銷售業務,及工程、商教等TO B業務均出現了下滑,公司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降幅分別達到16.09%和78.48%。

不過,拉長週期來看,股東減持造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從最新股價來看,西部超導、嘉元科技等公司股價,均較減持公告發布後的區間低點有了明顯回升。科創50指數也在經歷了明顯波動後,逐漸平穩,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西部超導7月24日至10月26日股價走勢

與此同時,監管端的規則供給也更為完備。隨着科創板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細則的落地,現行科創公司的減持方式已涵蓋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詢價轉讓和配售制度5種選擇。

有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以批發價格 To B”的轉讓方式引入機構投資者,改變了以往散户同優勢股東同台博弈的格局。同時,通過疏通新的減持渠道,也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級市場傾瀉對股價造成衝擊。

資金“活水”的引入,對於平抑減持的衝擊無疑有着重要意義。據悉,首批4只科創50ETF基金合同於9月28日生效,並開啓快速建倉的模式。據機構測算,目前4只基金入市的資金約在200億元的規模,將佔到科創50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的6.6%、半年報基金持倉規模的46.5%。

在此過程中,市場各方對於“減持”二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成熟的共識。相較於過去對“大小非減持”一邊倒的指責,現在更多的聲音也能夠理解不同階段股東的貢獻特點和權利義務,用更市場化的視角看待資本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