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既關係着每個人的“錢袋子”,又是銀行放貸資金的重要來源。2020年,我國人民幣存款增加19.65萬億元,其中個人和企業的貢獻可不少。
儘管存款收益比不得理財產品,但勝在安全可靠、收益穩定,往往受到老年羣體青睞。近年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提速,存款保險制度出台,新型存款產品層出不窮……如何管理好存款、讓銀行成為儲户的“保險箱”,金融部門花了不少心思。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存款管理工作。一起來看看會議透露出了哪些重要信息?又將對百姓的“錢袋子”有啥影響?
存款不“換錨” “壓艙石”長期保留
當前,新發放和存量貸款的定價基準轉換已經順利完成,大部分貸款都選擇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價。下一步,存款方面的利率改革是否會有所推進?
人民銀行此次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存款利率定價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存款市場競爭秩序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
這麼看來,未來一段時期,存款基準利率仍將是存款收益的定價基礎。雖然定價的“錨”沒有改變,但並不意味着實際存款利率就沒有變化。
我國存款基準利率2015年10月以來沒有過調整,但實際上存款利率的上下限都已經放開,銀行可以自主浮動定價。為緩解息差縮窄帶來的壓力,去年以來不少銀行紛紛主動下調負債端存款利率,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官網顯示的整存整取一年期存款利率均為1.75%,不到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相較國有大行,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上浮幅度更大一些,個別能達到存款基準利率的1.5倍。
LPR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存款利率也出現下降。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未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企業貸款成本要維持目前水平,需要銀行控制好存款成本,因此存款利率也將保持基本穩定。
存款不可圖高利 異地攬儲要警惕
近年來,地方中小法人銀行(包括農村信用社)藉助互聯網渠道,通過較高的存款利率、靈活的支取方式實現了異地客户和存款規模的快速增長,但其背後的風險和隱患不容忽視。
一些熱衷於異地攬儲的地方金融機構往往實力不足,在競爭能力、資本補充、風險防控等方面有着明顯短板,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跨區經營容易導致風險外溢。
另外,異地攬儲存在很大的監管隱患,異地存款人的遠程交易、實名認證、盡職調查等都可能存在風險。
為此,央行此次召開的會議重申:地方法人銀行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
這一方面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另一方面維護了存款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還有助於推動銀行負債端成本保持穩定,為鞏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
存款不就圖個安穩,所以不能光看到一些地方金融機構的高利率,而忽視小銀行的高風險。咱們還是老老實實地把錢存在“家門口”的銀行裏吧。
小心不規範“創新” 遠離“無照駕駛”產品
在手機上輕點幾下,賬户“趴”着的活期資金就變為了定期存款,如此便捷的金融服務深受部分理財人士歡迎。一時間,不少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和銀行達成合作,在平台上銷售銀行的存款產品,其中不乏一些地方中小銀行的存款產品。
但這些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創新”的存款產品,已被人民銀行相關人士“一錘定音”,判定為“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
在監管看來,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銷售的存款產品充斥不少問題和風險:高息攬儲、跨區域經營、外溢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監管隱患、擾亂市場……
為此,銀保監會、人民銀行今年1月發文,規範了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等多家互聯網平台紛紛下架相關產品。
金融服務既要方便,也要考慮安全。為保障儲户的資金安全,監管對於金融“創新”較為審慎。從之前規範結構性存款、叫停“靠檔計息”等舉措,可以看出存款市場的監管動作不斷升級。
此次央行召開的會議明確提出,繼續加強對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的監測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在“創新”產品層出不窮的當下,這樣“嚴監管”的表態讓儲户感到安心。
存款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保障存款安全就是保護百姓的“錢袋子”。
其實,對於儲户的資金,我國還有一項重要制度保障——存款保險。一旦個別銀行經營出現問題,存款保險基金將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存款保險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目前,全國受存款保險保障的金融機構共4025家,且使用統一標識——存款保險標識。
在此提醒各位:一定要去正規金融機構存款,存款前要看看機構有沒有“存款保險標識”喲。(吳雨、唐健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