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的披露如火如荼進行中。
25日晚間,又有包括藏格礦業、萬澤股份、北斗星通、新大正、維宏股份、山東赫達在內的多家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報,藏格礦業業績大幅增長,利潤同比暴增超400%。
此外,半年報業績預告披露仍在進行,一些公司當晚披露了2022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的自願性披露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發佈半年報或半年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多家涉足鋰產業鏈,可謂“有鋰”業績就大增。
多家公司披露半年報
藏格礦業利潤暴增逾400%
25日晚間,A股市場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報。
藏格礦業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35.1億元,同比增長218.53 %,實現歸母淨利潤23.97億元,同比暴增438.01%。隨定期報告一起發佈的,還有一份堪稱壕氣的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擬以總股本15.8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8.98元,合計分紅金額達30億元。
資料顯示,藏格礦業主要產品為氯化鉀和碳酸鋰,也是公司兩大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
氯化鉀方面,公司全資子公司藏格鉀肥擁有青海察爾汗鹽湖鐵路以東 724.35 平方公里的採礦權,通過溶解固體鉀礦、鹽田攤曬生成光鹵石原料,採用冷分解-浮選法工藝生產出優質的氯化鉀產品,主要銷售給下游複合肥企業生產農資產品;碳酸鋰方面,公司全資二級子公司藏格鋰業利用鹽田攤曬過程中排放的老滷為原料,採用自主研發的“吸附法提鋰---反滲透濃縮納濾除雜---MVR 濃縮---碳酸鈉沉澱工藝”,從超低濃度滷水中提取鋰元素,生產出電池級碳酸鋰(Li2CO3≥99.5%)產品,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基礎原料,主要銷售給下游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
具體來看,根據上述半年報,氯化鉀業務方面,報告期內,藏格礦業實現氯化鉀產量 45.94 萬噸、同比增長 26.94%(上年同期 36.19 萬噸),銷量49.41 萬噸、同比增長 20.87%(上年同期 40.88 萬噸);實現營業收入約18億元、同比增長128.92%(上年同期約7.87億元),毛利率 73.10%、同比增長 29.45%(上年同期 43.64%)。
上述半年報稱,2022 年,由於俄烏戰爭、新冠疫情、通脹等原因,各國日益重視糧食安全,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持續提升糧食需求,推動種植面積擴大,從而提升化肥需求。糧食剛需以及原材料價格持續傳導,助推了鉀肥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揚。我國作為鉀肥需求大國,國產鉀生產能力受資源因素制約,增產供貨有限。國內鉀肥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鉀肥的緊供給狀態刺激了鉀肥價格上漲。
碳酸鋰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碳酸鋰產量 4,770 噸、同比增長 55.17%(上年同期 3,074 噸),銷量 4,807 噸、同比增長-10.23%(上年同期 5,355 噸);實現營業收入約 16.94億元、同比增長 449.04%(上年同期約3.08億元),毛利率 90.52%、同比增長 60.55%(上年同期 29.96%)。
從上述半年報可以看出,公司上半年碳酸鋰銷量同比小幅下滑,但這一塊的營收卻同比增長超過4倍,由此可以推斷出,碳酸鋰銷售收入的同比大幅增長,主要是因銷售價格同比大幅增長。
上述半年報稱,電動汽車的出現和快速滲透,帶來了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鋰需求的空前爆發,鋰電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成長期。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完成了 266 萬輛和 260 萬輛,均同比增長了 1.2 倍,產銷規模創歷史新高,市場滲透率達到 21.6%。
新能源汽車數量的迅速增長,催生了對鋰原料的旺盛需求。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鋰鹽行業分會統計數據,2022 年 1-6 月,國內碳酸鋰產量達 113,726 噸,同比增長 28.86%,但仍無法滿足市場對鋰原料的需求,國內仍需大量進口,2022 年 1-5 月碳酸鋰進口數量達 42,935 噸。在鋰原料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刺激下,鋰鹽價格回升並創造歷史新高。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鋰鹽行業分會統計數據,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年初的 27.95 萬元/噸一度上漲到50.4 萬元/噸,到了 6 月,價格逐漸回穩至 47 萬元/噸上下,全球鋰鹽企業盈利水平顯著提升。
藏格礦業之外,其他幾家當晚披露半年報的公司業績表現差異較大。其中,萬澤股份、新大正、山東赫達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而北斗星通、維宏股份歸母淨利潤同比則現下滑。
半年報業績預告披露仍在進行
除了正式的半年報,A股市場的半年報業績預告披露也仍在進行中。
比如25日晚間,國芯科技發佈2022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的自願性披露公告。公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至2.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長5,900萬元至6,900萬元,同比增長42.10%至49.19%;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800萬元至6,3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5,500萬元至6,000萬元,同比增加1,732%至1,890%;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700萬元至2,1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260萬元至2,660萬元,扭虧為盈。
對於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國芯科技的公告稱,對比上年同期,本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調整產品結構,抓住行業發展機遇,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汽車電子和雲安全應用,積極開拓市場和客户,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有效保障產能需求,使得公司業務實現了持續增長。
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壹石通披露的2022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的自願性披露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核算,預計公司 2022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 7,500 萬元到 8,400 萬元,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 3,230.91 萬元到 4,130.91 萬元,同比增長 75.68%到 96.76%;公司預計 2022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 6,500 萬元到 7,200 萬元,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增加2,511.35 萬元到 3,211.35 萬元,同比增長 62.96 %到 80.51%。
對於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壹石通的上述業績預告稱,報告期內,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景氣發展的態勢,公司鋰電池塗覆材料的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勃姆石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公司應用於鋰電池導熱粘接膠等領域的球形氧化鋁產品銷量同比顯著提升,從而帶動公司電子材料業務板塊的快速增長。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資金同比呈現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新新能源車這麼火爆,錢被誰賺走了”的靈魂之問引起市場關注。
前有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稱,“動力電池成本已經佔到新能源汽車的40%-50%,甚至60%,並調侃稱“我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後有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稱,上游原材料的炒作帶來了產業鏈短期的困擾。上游材料漲價,導致電池廠商成本增長。
車企和電池製造商都覺得自己“沒賺”,矛頭指向了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漲價。
不過,從上述更接近鋰產業鏈上游的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或業績預告來看,生產電池的原材料價格同比大幅上漲,使得相關公司業績同比大增,這裏面一定程度上還是新能源車熱潮下,對生產電池的原材料的需求急速增長,明顯超過了供給增長的速度,短期內供求關係出現不平衡。從供求理論來看,一旦供需再次達到平衡,生產電池的原材料價格就可能迎來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