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公報釋放出哪些信號?專家:中國發展將更注重創新、安全和“軟實力”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白雲怡 陳青青】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9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五中全會公報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中國經濟專家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正面對更為錯綜複雜的國際變局與國內挑戰,需要新的發展格局:強調自主創新,保障經濟安全,但絕非與世界脱鈎;同時提升國內的社會公平水平,更注重“軟實力”的提升。

國務院參事王輝耀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正處在一個全球大變局之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何處理好國際與國內的關係,如何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的問題,這其間充滿各種機遇和挑戰。“我認為五中全會總結了未來中國的發展模式,即擁有更高水平、高質量的開放,同時更持續、更普惠的發展。尤其不止是‘硬實力’發展,更要有‘軟實力’發展。”

中國國家統計局前總經濟師姚景源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十三五”規劃中提到中國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但這一次五中全會的報告中沒有再出現這一提法,而是改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意味着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説,質量和效益成為比速度更為重要的關鍵詞。

這名中國經濟學家認為,從公報中同時可以看到,中國正面對更為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局面,這帶來了各種新矛盾、新問題,因此需要新的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從‘十四五’開始,中國面對的發展起點是:十四億人口已實現全面小康,人均GDP一萬美元,百分之六十的城鎮化,相對健全的工業產業鏈…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這些將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基礎。”

有西方媒體此前分析認為,新的五年規劃將反映出一大主題——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因為未來五年中國將面對更多、更大的變量和風險。但姚景源認為,在中國走向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創新當然將佔據核心位置,這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個別國家不斷試圖通過“卡脖子”來打壓中國發展的風險下,當然也和中國的經濟安全緊密相關。但他強調,這並非是要“降低對外部的依賴”,更非與世界脱鈎,走向閉關鎖國。

而王輝耀認為,除了創新和應對更復雜的國際局面,五中全會公報中也反映出更多對中國老百姓個人幸福以及“軟實力”的關注。“從現在到2035年,中國在環境、碳排放、社會公平、法治等方面,都會下大力氣取得大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5 字。

轉載請註明: 五中全會公報釋放出哪些信號?專家:中國發展將更注重創新、安全和“軟實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