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局之年中國經濟蹄疾步穩行致遠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財經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在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數效應共同作用下,工業和出口較快增長,投資和消費穩步恢復,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大幅反彈。牛年“開門紅”,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恢復態勢提供了良好基礎和有力條件。

從發展態勢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是主調。隨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持續顯現,中國經濟恢復性增長的速度在加快、態勢更為明顯。在供給端,工業生產增長加快。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在需求端,市場銷售保持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2月份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其中,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同比增速分別為53.1%、45.6%,兩年平均增速均為18.2%。

供需兩端均有不俗表現,與今年各級政府倡導的“就地過年”政策有一定關聯。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平均放假天數明顯少於正常年份,對企業開工和項目施工的時間明顯延長起到很大作用。儘管部分居民無法像正常年份那樣返鄉過年,但就地過年增加了所在地的消費,相當程度上填補了返鄉過年消費的“空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強大的自我恢復能力、宏觀政策的積極有效和市場預期的不斷改善,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從發展環境看,積極因素在增多。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一些局部聚焦性、散發性疫情,但由於疫情防控措施科學、有力,總體上沒有對整個經濟運行產生較大影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注重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為對沖疫情影響並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充足“彈藥”。比如,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1%,比2019年同期增長14.1%,兩年平均增長6.8%;2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8%,連續12個月高於臨界點;再如,1-2月份,全社會貨運量同比增長48.1%,兩年平均增長7.5%;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6.1%。上述指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積極態勢。

從外部環境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景氣回升,帶動我國出口快速增長。1-2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2.2%。其中,出口增長50.1%,進口增長14.5%,貿易順差達6758.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逆差433億元。我國進出口規模大超預期,一方面活絡了內需市場,另一方面有力拉動了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重要標誌之一。

從發展方向看,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在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過程中,既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高質量發展。在經濟領域,新產業新產品快速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創新動能穩步增強。1-2月份,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9%和49.2%,兩年平均增長分別為10.2%和13.0%,增速明顯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8.1%的增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產品的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0.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0.3%和49.8%,增速也明顯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35.0%的增速。

在社會民生領域,社會領域投資較快增長,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2月份,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48.0%,其中衞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63.0%、53.0%。就業是最大的民生。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雖然有春節因素和局部地區疫情的影響,但總體上看沒有改變去年年初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的大趨勢。再看普遍關心的豬肉價格,2月份同比下降14.9%,降幅比上個月擴大1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3.1%,並有望繼續回落。社會民生領域持續改善,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緊密結合。

綜上,1-2月份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態勢明顯,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當然,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因此,必須保持宏觀政策必要支持力度,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充分釋放國內市場潛力,着力解決供需之間的復甦不同步問題,鞏固恢復性增長基礎,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作者: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