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貿形勢出現明顯好轉,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中最超預期的一個方面。”12月5日,中國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在“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上如是説。
於學軍表示,近年來,受中國生產製造成本的持續上升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的外貿進出口進入一個相對不穩定的時期。2015年至2019年,外貿進出口分別下降8%、下降6.8%、增長14.1%、增長12.6%、下降1%,明顯大起大落。
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在去年下降1%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8.4%。但自5月以後,隨着中國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功,復工復產復商復業等進展迅速,外貿進出口形勢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根據10月份的統計顯示,中國外貿進出口累計完成3.71萬億美元,按美元計價只比去年同期減少0.8%,其中出口還增長了0.5%。“大部分機構分析,中國今年外貿進出口有望實現正增長,我認為實現正增長是沒有問題的。”於學軍説。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0%以上,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貨物貿易將萎縮9.2%。那麼在全球貿易大幅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外貿進出口何以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
在於學軍看來,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為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尤其是以電子消費產品為代表的生活類消費品的生產製造,更具有產業鏈、供應鏈的明顯優勢;二是中國最早控制住了疫情蔓延,並率先恢復生產。而不少東南亞國家因難以扼制疫情的蔓延,以至許多生產無法組織恢復。所以,有不少訂單重新轉而投向中國,出現所謂的“爆單”現象;
三是與人民幣重新面臨升值壓力有關。
“凡是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的時候,中國的外貿形勢就好,凡是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的時候,中國的外貿形勢就不好。同時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時,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開始體現,外資就會加速流入中國。”於學軍稱。
於學軍透露,據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利用外資總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同比明顯增加。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的託管面值達到2.6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8.3%。最新的數據是2.76萬億元,已經連續24個月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