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朗姿股份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一季度盈利3500萬元~5250萬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7737.84%至56656.76%。
這份成績單可以説是相當亮眼。此前分析師普遍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盈利2800萬元左右,本次朗姿股份一季度預計的盈利幾乎達到了分析師預計的全年目標。換句話説,就是一季度賺了一年的錢。
有意思的是,公司剛交出了一份令股東“不太滿意”的成績單,2022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那朗姿股份是如何做到一季度有如此亮眼的業績?未來公司的業績還能“美”下去嗎?
女人的錢果然好賺
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朗姿股份:
朗姿股份初創於高端女裝,憑着朗姿、萊茵、卓可三大品牌,曾在中國的高端女裝品牌中佔有一席之地。2011年,朗姿股份以“A股高端美裝第一股”登陸深交所,光環四射。
但從2013年開始,受高端女裝行業競爭激烈、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優勢不明顯等市場環境影響,其主業女裝業務開始走下坡路。在此背景下,朗姿股份開啓了跨界之路。
起初,朗姿股份還是選在高協同、有經驗的服裝賽道,2014年收購了一家韓國童裝上市公司Agabang,進入童裝領域並拓展嬰幼兒服裝及用品市場。
對童裝佈局成功之後,2016年朗姿股份又將目光瞄上了大熱的醫美賽道,先是戰略投資韓國夢想醫療整形集團,後又收購併控股“米蘭柏羽”、“晶膚醫美”兩大國內醫美品牌。
目前朗姿股份已經成為一家主營時尚女裝、綠色嬰童和醫療美容三大泛時尚業務的企業。2022年時尚女裝、醫療美容、綠色嬰童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9.58%、36.25%、22.63%。
從“女人衣”到“女人臉”,朗姿股份可謂是一家不折不扣“專賺女人錢”的公司。寫到這想到有一個段子説現在的消費能力是這樣的劃分的: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這個説法雖誇張但並沒有誇大。
翻看朗姿股份2022年財報顯示,其時尚女裝業務的毛利率高達63.94%,而同期品牌男裝的平均毛利率為40%左右;其醫療美容業務的毛利率也高達49.54%,果真是女人錢最好賺。
2022年受疫情影響,出現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增速比2021年同期下滑10.4%
隨着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經濟持續復甦,2023年一季度消費市場呈現穩步恢復態勢。1-2月,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金銀珠寶、傢俱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8%、5.9%和5.2%。
在此背景下,此前受疫情壓制的醫美、化妝品需求得到充分的釋放,尤其是之前線下消費場景被限制的醫美行業,客流量已逐步恢復,這才有了朗姿股份一季度的“開門紅”。
此外,朗姿股份一季度實現業績“開門紅”,還與公司參股的北京朗姿韓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季度利潤增幅較大有關,主要系前期投資項目實現IPO,其公允價值增幅較大所致。
業績還能“美”下去嗎?
朗姿股份的主營業務——時尚女裝增長乏力已成既定事實。2016年至2022年,朗姿股份時尚女裝業務營收佔比逐年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醫美業務營收佔比的提升。2022年,醫美業務營收佔比從2016年的6.3%一路上升至43.05%。
醫美業務也是朗姿股份目前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業務。2022年財報顯示,朗姿股份醫美業務實現歸母淨利潤6.96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9.96%;而另一邊的時尚女裝與嬰童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眼下殘酷的是,跨界醫美所帶來的紅利期已經衰退。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共有29家醫美機構,僅較2021年底的28家新增1家。單在2021年,公司便新開了9家醫美機構。
與此同時,2022年朗姿醫美板塊貢獻值最大的老醫美機構(指運營三年以上機構),銷售淨利率從前一年的13.18%下降至4.99%,三年以下的機構尚未產生正收益。
這或是因為:一方面醫療機構屬於重資產,投入大、週期長,新機構多還處於虧損狀態;另一方面,朗姿股份收購的多個醫美機構,在當地都不算龍頭,醫美機構不是標準化產品,是有服務半徑的,一旦跨區域會是個問題。
朗姿股份先後設立6支醫美併購基金,孵化與儲備醫美標的。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6支醫美併購基金直接/間接持股的企業達到20家。
而朗姿股份欲發展醫美業務的外延式擴張、內涵式增長這兩種方式,也在實操過程中招來了質疑。如2022年,朗姿股份擬以1.58億元、增值近4倍收購實控人資產昆明韓辰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75%股權,便有投資者認為涉嫌“利益輸送”等。
不得不説的是,朗姿股份一季度實現業績“開門紅”,還與上年同期基數太低有關。2022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224.2萬,同比由盈轉虧;而今年一季度公司則預計實現盈利3500萬元~5250萬元,由此才有業績大反轉。
總的來説,朗姿股份一季度業績實現“開門紅”與宏觀經濟變化、前期投資項目實現IPO等因素有關,但未來或難維持如此高增。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老本行女裝業務已經過了躺賺期,醫美板塊還需要面臨來自監管的壓力。
接下來如何在減小合規風險、持續獲客中尋找一個平衡,或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否則,一個稍不留神,“多元化”就回到解放前,成為一紙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