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企業做盡調,一口價25億估值,什麼資料都不給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王滿華 編輯:曹瑋鈺
投資人張昱最近準備出手一個項目,但對方的態度讓他有些頭疼。
“去年營收2000萬,就喊到25億估值,還啥材料都不給我。”
他口中的這家“傲嬌”公司是EDA細分領域的某頭部,去年剛完成一輪融資,當時估值15億元。據張昱所知,目前在爭取這輪份額的機構不在少數。“老股東比較強勢,對新股東要求不少,估值也抬得很快。”
對於張昱的遭遇,FA塗悦則表示見怪不怪。“EDA賽道的投資熱度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了,熱門項目的PS(市銷率)都超過100倍,25億的估值不算太貴。而且一些公司都是機構排着隊等着投,有的甚至盡調都不讓你做。”
翻翻近期公開的融資記錄,資本對於EDA賽道的熱情也可見一斑。最典型的一個案子——合見工軟,僅14個月就拿到近30億元融資,紅杉中國、IDG、深創投、國科投資、廣汽資本……一大批有頭有臉的VC都是股東。目前,成立僅兩年的合見工軟已躋身獨角獸的行列。這個速度有多誇張?可以對比一下誕生於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快手,據悉,快手從成立到發展為獨角獸,用了7年。
不過,相較於此前“全民瘋搶芯片”的狂熱,一級市場對該賽道的態度似乎尚未達成共識。不止一位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仍在觀望,甚至有人直言,短期內不會看EDA賽道:“沒啥投資機會,到處都是坑。”
有項目一年估值翻倍,VC/PE“團購”EDA
EDA,全稱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電子設計自動化,指利用計算機軟件完成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仿真、驗證等流程的設計工具。通俗來講,EDA相當於芯片設計師的畫筆和畫板。
因為貫穿了集成電路的設計、製造和封測等關鍵環節,EDA在業內也被稱為“芯片之母”。一位芯片工程師曾如是描述EDA的重要性:“離開了EDA工具,芯片設計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眼下,EDA賽道的投資熱度是肉眼可見的。
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華大九天的上市。7月29日,EDA軟件龍頭企業華大九天登陸創業板,發行價格為32.69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高達333.39倍。這一數字不但創造了創業板發行市盈率新的最高記錄,還遠超於行業44.93倍的平均水平。
超高的市盈率讓股民不禁高喊“離譜”,並認為一定會破發。結果是上市首日,華大九天收盤暴漲129.43%。截至9月28日收盤,公司股價報100.85元/股,較發行價格漲幅高達209%。
一級市場的爭奪同樣激烈。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人魏徵告訴投中網,2021年底,他曾計劃投資一家EDA明星公司,但因為估值太高,最終沒有投。“我們從去年初就在和這家公司密切溝通,當時給我的感受是,節奏必須很快,猶豫你就跟不上close。” 魏徵告訴我,那一輪之後,這家公司不到半年又拿了一筆融資,估值相較之前再翻一倍。
放眼整個賽道,在短期內完成多輪融資的EDA企業不在少數。比如芯華章,一年半的時間裏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囊括了紅杉中國、高瓴創投、高榕資本、五源資本、經緯創投、雲鋒基金、真格基金等近30家業內主流機構。
需要指出的是,在芯華章的7輪融資裏,有3輪的投資機構數量超過7家,出現了“VC團購”的現象。其中,高瓴創投自2020年11月起,先後參與了公司Pre-A+、A輪、A+輪、Pre-B輪四輪融資,紅杉和高榕也連投三輪。
投中網在《紅杉、高瓴,一起投了個天使輪》一文中曾提到,為什麼會在很多局部形成這種團購的局面:一方面是創始人,風險投資進入產業越深,創始人越強勢,越有主見,就越會從一開始就做有目的性的選擇,從各個方面平衡考慮,就會納入多個資方入場。另一方面,大基金通過團購方式入場,也側面反映了賽道內卷嚴重,項目的爭搶難度在加大。
除了芯華章,另一家EDA企業芯行紀背後也出現了“VC團購”的盛況。2021年10月,芯行紀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SK中國、祥峯投資、雲啓資本、雲暉資本、高榕資本、松禾資本、紅杉中國、小村資本。
不止VC/PE,產業資本也進來了。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一口氣入股了九同方、立芯軟件、飛譜電子、阿卡思微4家國產EDA企業;騰訊參股了專精特新“小巨人”雲道智造;百度則投資了EDA工具鏈提供商行芯科技。
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9個月中,EDA賽道的融資事件達9起,累計金額達數十億人民幣,其中,合見工軟的Pre-A輪單筆融資金額就高達11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全年的這組數字是15起投資,規模僅為20億元左右。
幾大變量“撩動”投資者神經
回顧國產EDA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當時,為了更好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我國在1986年開始研發自有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熊貓系統。
1993年,國產首套EDA熊貓系統問世。不過此後,國內EDA發展經歷了一段曲折而緩慢的道路。即使是後來誕生了華大九天、華天中匯、芯願景等一眾國內廠商,也沒有在資本市場掀起水花。
華大九天早期投資人之一,國中資本首席合夥人施安平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曾回憶道,在2017年國中資本投資華大九天時,很多同行表示不解。他們認為,工業軟件市場當時的狀況就像微軟的Windows一樣盜版橫行,正版軟件根本賣不動。況且,美國公司佔據了全球EDA市場絕大部分份額,中國企業已經幾乎不可能挑戰它們。因此EDA看起來完全不是一個好賽道。
但最近兩年,幾大變量正在推動國內EDA行業的發展,並撩動着投資者的神經。
首先,國產替代的緊迫性,是最顯性的變量之一。
海松資本執行董事劉忱向投中網分析,EDA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最被卡脖子的領域之一。目前,市場上的EDA軟件基本被國際三大巨頭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壟斷,進口依賴度高達95%。近期美國升級的EDA出口禁令,更是倒逼行業國產化進程加快。
“機構當前密集佈局EDA賽道,正是看中了行業未來對於國產替代的需求和較大的國產化空間。”
此外,CIC灼識諮詢合夥人趙曉馬對投中網表示:“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芯片設計企業也在積極支持國產EDA工具軟件,這也是市場信心的來源之一。”
第二,芯片領域“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資本開始將目光投向產業鏈的更上游。
一FA告訴投中網,自去年以來,機構在芯片領域的出手就變得異常謹慎,投資方向整體在往產業鏈上游邁進,設備、材料和EDA正成為時下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她所在的機構,目前也正在推進着幾個EDA細分項目。
典型的“非共識”賽道
在半導體領域的工業軟件中,EDA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一級市場,投資人對於該賽道的態度似乎尚未達成共識。
不止一位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雖然持續關注該領域,但至今仍未出手。更有人直言:“短期內不會去投EDA賽道。”
背後的原因也是多層面的。
爭議之一在於,EDA賽道投資是否對VC/PE具備足夠想象力。
有硬科技領域投資人向投中網分析稱:“投資科技企業,重點看兩點,一個是行業空間,一個是技術壁壘。對於一些市場空間大、技術難度又小的企業,通常投資機構會率先衝進去,因為很容易上量;而一些市場不大,技術難度又大的項目,在實際投資中會十分難受。”
顯然,EDA賽道正是屬於後者。
雖然支撐着超過3萬億美元的電子信息行業大市場,但EDA賽道的自身規模並不大,約為130多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則在120億元左右,相關企業數量在40家左右。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全球EDA市場主要被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三家公司主導,三者佔據了全球78%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市場,三巨頭更是貢獻了超過95%的軟件銷量。
平安證券在報告中指出,新進入者在這個市場上,將直接面臨巨頭的競爭,被擠出市場或者被收購的風險都很大。此外,因為工具屬性和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影響,EDA行業市場規模大概相當於半導體行業銷售規模的2.5%左右,很難向上突破。
其次,EDA還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和人才缺口。
按照設計對象的不同,EDA工具可分為模擬設計、數字設計、晶圓製造、封裝、系統五大類別,主流的點工具有上百種。而不同的流程對EDA工具的功能需求不同,需使用不同種類的點工具。經過數十年發展,三巨頭已實現了全流程的覆蓋。反觀國內廠商,目前沒有一家能在短期內做到全流程和全工具鏈覆蓋。
EDA領域的人才也是十分稀缺。賽迪顧問分析師呂芃浩曾在公開演講中指出,國內做EDA研發的大約有1500人,除去在國際EDA公司中國研發中心工作的,真正本土EDA研發人員只有500人左右。
同時,上述投資人強調,時間風險也是投資人持觀望態度的原因之一。
“一個EDA公司從技術開發到被市場接受,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會超越基金的存續期,對於投資人來説,投資這類企業可能承擔時間帶來的收益被稀釋以及退出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問題不只存在於EDA一個細分賽道。放眼當下比較熱門的投資主題,從核聚變到半導體材料再到合成生物,無一不是從立項到研發到實驗到產品化,週期都遠超過預期。
北極光創投創始管理合夥人鄧鋒,在接受投中網專訪時就曾透露:他曾發現一個特別牛的做可控核聚變的團隊,但因為跨越基金週期了,所以沒敢投。
對此,劉忱表示,這是目前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並不是一家機構可以解決的。
“從投資獲得收益和回報的角度來看,因為手中的彈藥有限,所以機構肯定要投到儘量高增長高收益的項目中去。不過從產業角度出發,沒能在一些推動產業發展的方向上出點力,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昱、塗悦、魏徵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