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22日電題:昭示共同未來的博鰲“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
新冠疫情陰霾未散,全球經濟脆弱復甦,地緣政治複雜。在此背景下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向世界發出堅定信心、同心合力、和衷共濟、合作開創未來的強音。
從共享健康福祉到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從碳中和實現路徑到元宇宙前瞻性治理……論壇議題契合了各國對和平、安全、合作、共同發展的強烈意願。富有智慧的中國方案、勇於創新的中國行動,為破解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探索新路。
彌合“免疫鴻溝”——守護人類生命健康的故事
“去年我們在博鰲主要談論新冠疫情。今年,新冠病毒依舊與我們同在。”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道出全世界當下面臨的共同困擾。
全球已有5億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超過620萬人失去生命。
全球合作抗疫才能為世界帶來曙光。中國推動加快建設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已累計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1億劑疫苗,還將繼續向非洲、東盟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
2021年2月23日,中國援助埃及的首批新冠疫苗抵達埃及開羅國際機場。新華社記者鄔惠我 攝
言必信、行必果。“中國行動”贏得博鰲與會嘉賓盛讚。
“中國正在盡最大努力,不僅僅為了保護自己的人民,也為世界作出貢獻。”世界衞生組織榮譽總幹事陳馮富珍説。
原巴西工業貿易部執行部長特謝拉是中國“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堅定支持者”。他説,儘管其他國家很難照搬中國抗疫模式,但能夠從中國理念中有所獲益,“這事關人民生命”。
經濟復甦——衝出迷霧向陽而生的故事
“當下全球經濟復甦脆弱乏力,但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可以增強各國經濟發展能力,中老鐵路就是一個很好例證。”老撾公共工程與運輸部部長維沙瓦·西潘敦説。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重要項目,全長1000多公里。“可以清晰看到,中老鐵路項目促進物流發展,振興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他説。
2022年1月1日,滿載30個標準集裝箱的中老鐵路新年首趟國際貨物列車停靠在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超 攝
圍繞全球經濟復甦,與會嘉賓進行深入探討。中國創新發展、數字經濟、擴大開放等舉措備受關注。
“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亞洲東移。中國的表現非常亮眼。中國是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前15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避免經濟出現下滑並實現今年各項目標,對於推動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有能力提供更多宏觀政策支持。
中國將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這讓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非常振奮”。“這意味着我們會有更多新的合作與發展機遇。” 他説。
全球安全倡議——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故事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人類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受到世界關注。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中國對世界安全難題提出求解之道,引發國際共鳴。
“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損害全球和平、安全和發展。”柬埔寨皇家科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基塞雷瓦特説。
從去年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統籌發展與安全的中國智慧為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注入動力。
“全球安全倡議強調維護區域和全球和平與安全,這是全球發展繁榮的先決條件。”基塞雷瓦特説。
共同富裕與包容發展——做大分好蛋糕的故事
“絕對貧困可以在短時間內終結。”參加論壇年會的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説,中國發展奇蹟證明了他的觀點。
中國於2021年宣告消除絕對貧困,使8億人口在40多年內告別缺吃少穿的夢魘。這也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加速器”。
薩克斯是暢銷書《貧窮的終結》作者,曾到訪中國多地,對地方政府謀求發展的決心印象深刻。他認為,“積極主動的政府”去“籌措足夠多的資源”,讓教育、醫療保健、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惠及所有人,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今,中國正向“共同富裕”目標邁進。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將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我們需要共同繁榮,團結在一起。”薩克斯呼籲發達國家為欠發達國家基礎設施提供更多資金。
他説,“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的有益探索,“歐美國家應以夥伴而非競爭的角度看待這一倡議”。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伊恩·戈爾丁也“點贊”“共同富裕”這一“中國方案”。“我們需要更有效管理全球資源,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環境。”
“雙碳”——共創人類綠色未來的故事
4月海南,椰林樹影。論壇年會場館內外,處處滲透着“低碳”元素:
所有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會場所用杯子均可回收、可降解;顯示着當日碳減排量的電子大屏……這正是中國踐行“雙碳”目標的一個縮影。
中國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制定詳細的“雙碳”目標和線路、啓動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中國不斷擴容減碳“工具箱”,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國。
中國企業也在行動。論壇年會上,遠大科技集團展示了最新研製的不鏽鋼材料,這種材料建築每平方米能夠減少90公斤的碳排放,相當於種了5棵樹。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天合光能正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構建一個完全依靠太陽能的無碳產業園。中石油正加大轉型和創新力度,特別把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作為轉型的重要內容。
“碳中和可能意味着一種新文明形態的到來。”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説,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其中。
從博鰲到自貿港——見證歷史車輪前進的故事
20多年來,博鰲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啓航,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層次對話平台;4年間,從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到啓動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成為中國深化改革的新窗口,也彰顯中國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海南的鉅變折射中國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推動合作共贏的不懈努力。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2021年4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蒲曉旭 攝
越是困難時刻,越考驗全球治理智慧。
中國向世界宣示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意志不動搖,堅定世界復甦信心;中國呼籲世界各國乘坐命運與共的大船“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引發熱烈反響;論壇還專門設立“亞洲文明:多元共生,面向未來”板塊,在東方文明對話交流中尋求全球治理、合作共贏的博鰲方案。
“只要我們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匯聚起合作共贏的偉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迎來人類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論壇年會上的中國聲音將產生深遠的時代迴響。(記者鍾羣、姚雨璘、羅奇、王思遠、周慧敏、陳子薇、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