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的五年計劃,到底在論述什麼?

商湯科技,曾經CV四小龍之首幾乎代表了CV企業的前進的最好方向。然而隨着資本市場對於CV企業持續的資金收緊。如今的商湯也不得不選擇上市。

然而在如今的市場條件下,AI企業投資回報週期長、投入高、虧損嚴重的特點已經成為了業界共識。想要完成10億美元驚天的IPO,僅憑招股書上的數字和規劃是完全不夠的。

而商湯也知道這一點,近日商湯推出了自己的五年規劃,似乎想用這份規劃來給每一位投資者都吃下一顆定心丸。

那麼這顆定心丸到底劑量夠不夠,已經成為每個投資者都在關注的問題。

商湯的五年計劃,到底在論述什麼?

商湯未來的五年,實際上是AI企業發展的縮影

上文提過,投資者們之所以不再看好AI,主要原因就是其超低的投入產出比,而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如何讓技術變現已經成為了所有AI企業們的第一事項。

曠視科技CEO印奇也承認,目前AI企業已經進入“擠泡沫”的階段,未來兩年內全行業將進入技術變現的“深潛期”。相關企業都必須在軟硬件的技術應用上實現變現。

顯然,這個觀點與商湯高層歷時8個月制定出的《規劃》核心觀點不謀而合。

《規劃》指出,未來五年內商湯科技的主要核心目標有兩個:第一,形成穩定的持續性盈利能力和均衡健康的業務結構;第二,成為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提供商,促進社會AI化轉型。

核心目標的設立説明了兩件事,第一過去那種AI企業刷比賽的時代已經過去,誰能率先實現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誰就能在市場上佔盡先機。第二,作為AI企業的商湯更傾向於在技術上與硬件廠商進行合作,通過軟件上的輸出來完成技術上的變現。

而這,實際上也道出了未來幾年所有AI企業的發展路線:“即放棄華而不實的算力比拼,轉而不斷壓低成本,為商業市場的競爭做準備。”

但賺錢並不是近年來行業才流行的口號,為了面對越撕越大的財務缺口,投資者們需要的早已不是那一張張帶着高端術語的PPT,而是具有實質性的戰略規劃,最好能夠把預期收益寫到小數點後面那種。

商湯的五年計劃,到底在論述什麼?

比起PPT,人們現在更關係AI企業到底有多少創收能力

對此商湯科技給出的答案是“一個平台,四個支柱”。其中一個平台就是命名為SenseCore的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也叫“AI大裝置”。四個支柱就是把所有落地的場景劃分成四大業務板塊,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

目前四個板塊之間發展是不平衡的,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上半年,在收入結構中,智慧商業(39.2%)和智慧城市(47.6%)佔據較大比例,智慧生活(8.9%)和智慧汽車(4.3%)佔據的比例較小。

商湯對四個板塊提出了不同的規劃。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主要做ToB企業的業務,和ToG城市管理的業務,後者是商湯優勢,有利於帶動前者業務。

在智慧生活方面,目前商湯主要以直接的ToC業務為主,間接的ToB、ToC業務為輔,並宣佈未來將重點發展B端和C端的相關業務。

在汽車領域,智慧汽車作為全民造車風的風口,自然也被列為了商湯科技未來投入的重點。但在高手眾多,投資者眾多的風口賽道中,商湯科技打算做到哪一步?又能夠做到哪一步?則着實讓人打上個問號。

從商湯的業務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比起前幾年利用AI賦能萬物的豪邁,商湯如今也確實變成了打着算盤過日子的精打細算企業,但是即便如此這也只是五年的一個大規劃,具體實施步驟、以及如何在這些細分市場上嶄露頭角它都是沒有給出答案的。

更重要的是作為五年規劃的核心部分,商湯甚至沒有給出相關業務的財務預期,這對於規劃來説是個致命傷,畢竟沒有解決投資收益問題,讓相關人員也太過失望了些。

至於其中央平台來説,恐怕同樣撐得起這個答案。

據瞭解,目前“AI大裝置”的內容包括數據平台、AI芯片、智能處理卡、AI算力中心、AI訓練平台、AI模型工廠。公司在2021 年啓動了一系列的平台能力建設,包含訓練芯片和訓練平台以及通用算法能力 、推理芯片、通用雲框架、數據平台、人才儲備與發展 。同時,還佈局了四項前瞻性建設研究,包括數字文娛、產城融合、大健康、碳中和。雖然看起來涉及的業務五花八門,可術業有專攻,想要盈利必須要給出目前市面上,或者説自己看好的平台發展業務,而商湯人員對此的解釋則是細分化場景眾多,需要面面俱到。

可以如今商湯的資本,這樣大的投入還可能嗎?

總結:自上而下的發展歷程 本就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從AI企業的發展歷程來説,我們不得不説他與我們傳統的大企業發展模式相差甚遠。一般而言大企業的發展一般都是從某個行業開始,再逐漸將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比如騰訊一開始就是一款通訊軟件,通過在細分領域幹掉了message、skype等平台確立了霸主地位,再利用其龐大的用户基數形成了眾多軟件組成的互聯網帝國。

再比如阿里,最早就是一個簡單的網站,但隨着其發展為了應對龐大的消費流量開始涉及雲業務,再從雲業務延展到金融、生活等各個業務當中,串聯起了人們的生活,但也是有點及面地循序漸進發展。

在我們熟悉的安防領域,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一開始也根本就不是做解決方案的,而是從板卡開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始把業務延伸到力量所及的各個方面,併成長為如今的龐然大物。可以説這些企業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充滿了踏實感。

但AI則不同,AI行業作為風口產業,從一開始就被人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期待,投資者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未來那個賽博世界中頭部企業的投資者因此投下海量資金。而這些AI企業僅僅是有算法的優勢在並未確立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就被給予了其百倍真實價值以上的融資,而在這些融資背後AI企業們沒時間也來不及摸索出可盈利的實體產業之路。

誠然,AI企業們現在做的更多是放眼未來,可一個不會存錢的人,你又該怎麼教會他如何掙錢呢?如果説所有行業的頭部企業都是金字塔尖的話,那麼AI企業們從一開始就只有尖,但不同的是他們沒有經歷過龐大的地基建設。這樣的建築,在風雨之中恐怕也只有搖搖欲墜了。

商湯的此份規劃,雖然有不完善之處,但也是對未來地基建設的一種規劃,而至於這份規劃靠不靠譜,又有多少投資者願意為其買單,我想在上市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將真切地感受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6 字。

轉載請註明: 商湯的五年計劃,到底在論述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