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以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志錦  上海報道   “當前隨着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中國經濟明顯轉暖,多項指標反彈回升,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普遍對中國經濟轉向樂觀,紛紛調高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總體判斷,今年中國有望實現5%以上的增長,如果能夠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市場預期持續改善,實際的增速有望高於預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2月24日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此次論壇由《財經》雜誌、財經智庫主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以上

微觀主體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較長時間

王一鳴表示,在看到經濟明顯好轉的同時,我們也要對經濟恢復面臨的困難和複雜性有充分的估計,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後,被抑制的消費需求迅速釋放。從春節期間旅遊、餐飲、電影、交通、住宿等數據看,消費明顯反彈,但消費的持續恢復仍有賴於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和預期的持續改善。當前,居民儲蓄意願仍然較強,今年1月住户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從投資看,製造業投資受去年高基數和外需放緩的影響,增速或將有所回落。基建投資在專項債支撐下將保持較快增長,但仍受到項目儲備和加強隱性債務監管的約束。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企穩,優質房企資金鍊緊張狀況得到緩解,但房地產企業增加投資的動力和意願仍然不強。

二是微觀主體資產負債表修復需要較長時間。當前需求不足仍是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但背後是在三年疫情反覆衝擊下居民家庭、企業、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受到系統性損傷,導致居民家庭消費更趨謹慎,企業投資意願和風險偏好下降,地方政府投資和支出能力減弱,經濟體系的信用能力也在下降,而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還需要一個過程。

三是出口下行的壓力持續增大。當前全球經濟持續下行,通脹水平仍處高位,主要經濟體出現衰退的風險上升。世界銀行今年1月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預計美國、日本經濟增速仍將走低,歐元區、英國經濟陷入負增長的可能性較大。

在此背景下,疫情三年期間,中國明顯好於預期的出口增速,今年大概率將有所回落,對經濟增長或形成拖累。與此同時,隨着全球產業鏈調整重構等,外貿出口不僅受到週期性因素的影響,還將受到更長期的結構性因素的制約。

第四,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戰爭及西方制裁的外溢效應將進一步顯現,能源和糧食價格高位增長,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中國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四方面提振市場信心

王一鳴認為,當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需要加大宏觀政策力度,為經濟重啓注入動力。但這些政策要有效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仍然要以提振市場主體的信心為重要前提,這需要加強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提振市場信心重在提振企業和企業家信心,尤其是調動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性。對於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來説,政策的穩定性、營商環境的公平性、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是影響預期的三個主要因素。因此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要清除有礙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第二,提振消費者信心,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消費受疫情的衝擊影響最大。擴大內需,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通過擴大公共服務支出提高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等消費。

房地產對居民消費有重要影響。房地產市場回暖仍有賴於市場銷售的恢復和順暢的回款,所以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研究出台鬆綁需求端限制性措施,降低按揭貸款利率,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回升。

第三,提振投資者信心,有效擴大社會投資。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條件,也是擴內需的重要抓手。穩投資關鍵是要調動民間投資的熱情和積極性,針對當前民間投資比較低迷的情況,要下決心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第四,提振外資企業信心,助力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要着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開放力度,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等。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7 字。

轉載請註明: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王一鳴: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以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