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港媒:在最難預測的時刻,看好中國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香港《南華早報》9月28日文章,原題:今後5年,中國經濟為何能輕鬆達到6%的增長目標 可以説,目前是現代歷史上最讓預測家為難的時刻之一。不可預見風險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經濟下滑、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都帶來了空前的不確定性。

這對國家規劃者是一個挑戰。他們要起草即將到來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確定2021年至2025年的主要政治與經濟目標。這一藍圖將勾勒出中國對“後新冠肺炎疫情復甦時期”的構想。在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將繼續把重點放在內需這一經濟活動的關鍵問題上。

制定規劃的關鍵是對中國未來五年平均增長潛力的評估。在疫情之後,中國會更加謹慎地評估前景,還是持更加樂觀的態度,以反映出將加大對新技術、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福利以及更廣泛的城市發展的投資力度?

從以往的五年規劃變化趨勢看,在即將到來的五年,增長預期可能有所降低。從“十一五”規劃到“十三五”規劃,預期的經濟增長率依次為7.5%、7%和6.5%至7%。鑑於此,對今後五年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合理預期或是6%的增長目標。

儘管中國經濟受到與美國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在政府的緊急措施下,種種跡象表明經濟正在回暖。第一季度GDP萎縮6.8%後,第二季度恢復至增長3.2%,在有利條件持續的情況下,下半年將保持上升勢頭。

一些預測機構認為,明年,中國經濟應該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經合組織9月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的增長率有望回升至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為樂觀,預計中國GDP明年增長8.2%,而世界銀行相對謹慎,給出6.9%的預測數據。

為抵禦潛在的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中國政府需要將宏觀政策重點放在加強內需上。這意味着要確保更寬鬆的信貸條件、額外的流動性注入以及進一步實施財政刺激措施。

前景或許有陰雲,但中國依然有很多可期待的積極面。更重視內需型增長、擁有強大的內部資源、在全球貿易中發揮主導作用,這些都意味着中國在今後五年可輕鬆達到6%的平均增長目標。(作者是獨立諮詢機構“新觀點經濟學”首席執行官戴維·布朗,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