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繪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藍圖 專家看好三大領域

本報記者 吳曉璐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多地發佈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建設航空航天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羣。市場人士表示,航空航天產業鏈複雜,研發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單靠市場機制難以快速形成創新聯盟和產業集羣,需要政府規劃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未來,衞星互聯網、太空旅遊和通用航空產業等三大領域將成為太空經濟熱點。

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7日,A股公司中,航空裝備和航天裝備企業(申萬二級行業)共56家,合計首發募資265.83億元。2020年,這56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289.87億元,同比增長7.11%,合計實現淨利潤109.9億元,同比增長50.8%。

航空航天產業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從上述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來看,2018年至2020年,56家企業研發費用分別為60.3億元、73.78億元和83.0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11%、3.45%和3.63%。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航空航天類上市公司的主業涵蓋了裝備、材料、芯片、軟件、設計、導航、工程等多領域,該板塊是最典型的技術密集、創新驅動、高附加值行業,除了處於行業核心地位的國企上市公司外,越來越多民企科創企業也登陸資本市場,積極參與到航空航天的配套產業中。

從企業性質來看,上述56家上市公司中,30家為民營企業,26家為國有企業。遠望智庫高級研究員、著名航天學者黃志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在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中,國有企業依舊具有主導地位,民營企業主要是提供產業鏈下游的配套產品。近兩年,一些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興起,主要分佈在商業火箭和衞星製造領域,以及航天應用產業。

從多地發佈的規劃來看,對航空航天產業亦有佈局。4月初,《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公開徵求意見稿)》從全省角度謀劃了航空航天產業的未來發展藍圖;4月中上旬,《哈爾濱市航空航天產業鏈發展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印發,預計至2023年,哈爾濱市航空航天產業總規模將超過600億元;4月26日,《蘇州市發展航空航天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和《蘇州市促進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發佈,蘇州將瞄準大飛機產業、航天產業、通用航空產業、航空智能裝備和航空功能服務等5個重點領域,大力支持產業集聚發展。

胡麒牧表示,航空航天產業鏈複雜,研發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單靠市場機制難以快速形成創新聯盟和產業集羣。這就需要通過政府層面的規劃、協調和政策支持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多地出台的文件為當地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環境,有利於培育重點企業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羣。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李德仁認為,未來中國至少有5個萬億元產業和航天經濟有關,包括“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城市運營大腦建設”“機器人、自動駕駛相關應用”“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8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地繪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藍圖 專家看好三大領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