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怎麼幹?這個會議告訴你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 (周晶、丁亦鑫、實習生劉鳴曦)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怎麼幹才能確保全年目標如期完成?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釋放出重要政策信號。

看得見、摸得着 發展落實到“實物工作量”上

“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會議在肯定上半年經濟成績的同時,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羣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客觀冷靜的判斷,同時提出更高目標和更高要求。目前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開啓新的增長週期,這個週期的目標和要求一定比“十三五”期間的要高。

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

“實物工作量是以實物計量單位數值(如房屋建成的平方米數、道路建成的公里數、地質勘測中已覆蓋的平方公里數)統計表示的報告期實際完成的工作量,這次使用這一名詞表述,有重要意義。”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強調形成實物工作量是對當前工作的重要指導,這就意味着發展中的項目安排、資金支出,必須按照時間要求落實到實物工作量上,要看得見、摸得着,腳踏實地地取得實效。

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告訴記者,截至2021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75849億元。從目前執行進度來看,預計下半年會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節奏,進一步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會強化地方政府債務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的防範工作,堅決防範基層“三保”風險,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張立羣表示,近年來,地方政府圍繞“兩新一重”預算內投資做了很多工作。但從目前來看,資金的使用效率還不夠理想,實際形成的工作量還沒有達標。當前,要以更高標準、更高起點抓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建設工作。

專精特新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會議要求,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王成仁解釋,專精特新是倡導企業專注一個細分市場,深耕一個細分領域,利用自己獨有的技術保障市場競爭優勢,堅持創新以保證增長態勢。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韓復齡認為,中小企業提高整體素質,實現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傳統行業、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是關鍵所在。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經濟研究所所長楊瑞龍表示,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短板,這其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僅靠國家政策保障是不夠的,企業自身也需有所轉變,此轉變即指向專精特新。

賈康認為,從國際競爭角度來看,德國、日本、美國等經濟體都存在一批從事某一細分領域研究、開發、供給的中小企業,他們做到了特定細分領域的世界最前沿,被稱為“隱形冠軍”,而這類企業在我國的數量還較少,因此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要在政策上有所重視,加以培養。

楊瑞龍建議,在具體操作層面,中小企業“不能什麼熱就幹什麼”,要避免同質化,錨定具有區分性的市場,精準評估自身技術、規模,發展具有專業性的產品。如此,也可以更細分地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化解風險 金融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統籌發展和安全,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會議提出,要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落實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

張連起認為,針對企業境外上市的問題,監管部門將切實處理好開放與安全的關係。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從應對外部對中概股阻遏的角度出發,安全成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張連起認為,下半年樓市調控密度程度不會低,從重房價調控向秩序管控轉變,組合拳調控已經常態化,也預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在下半年繼續從嚴的取向。

此外,會議要求,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

“金融必須以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高質量發展和升級換代發展為出發點與歸宿。”賈康表示,金融改革在中國取得一系列成果、很多進展的同時,仍然存在金融領域中過度的壟斷。金融領域必然有壟斷因素,它的准入門檻高,但是壟斷不能過分,過度壟斷一定要消除。因此,金融領域的改革還要以其機構和產品的多樣化為基本導向。從大的結構來説,強調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提高金融概念下直接金融的比重,是個正確的方向。此外,應該從戰略高度上考慮金融多樣化發展之中,以健康可持續的政策性融資體系匹配和呼應商業性金融體系的創新,這個“雙軌制”也勢在必行。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林光彬認為,金融在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大有可為。通過推進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揮資本市場對於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專精特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穩定就業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

此次會議民生分量更加凸顯。圍繞勞動就業、生育政策等羣眾關心的領域,會議的部署指向清晰明確。

會議對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保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改進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吃飯的問題、發展的問題、共同富裕推進等都是無本之源”。林光彬告訴記者,就業是民生首要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因此,首先要保障人民有業就,自力更生有飯吃。同時,對靈活就業進行引導、規範。其次,要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尤其經濟增速保持在中高速,是保障高水平就業率的關鍵,也是縮小貧富差距並提高中等收入羣體佔比的必要條件。

張立羣建議,要在經濟良好發展態勢的支持下,實現充分就業,而充分就業對於居民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對於民生的持續改善,都是最基本的條件。與此同時,實現充分就業對中等收入羣體的擴大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所以要把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建立起來,在經濟更加活躍的基礎上,讓每一個謀求個人夢想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能夠找到事情做,能夠掙到錢。只有這樣,民生的改善,包括共同富裕的目標,才有一個堅實的基礎。

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會議強調完善生育、養育、教育等政策配套。“養育和教育的壓力直接導致育齡青年不敢生、不願生,甚至出現‘躺平’思想,要用生育補貼、税收等激勵政策加以扭轉。”張連起説,針對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高的現象,從部門到地方,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正在或即將落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5 字。

轉載請註明: 重磅!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怎麼幹?這個會議告訴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