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發兩筆優先債看小米背後的"陽謀"

小米又向外界發售債券了!

7月7日,據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計劃正在尋求通過發行美元債至多籌資10億美元。

截止目前,小米方面對此消息未做出任何置評。

發行債券這種融資手段,很多大公司都有采用,中國互聯網中人們所熟知的BAT都發行過債券,不過,最典型的還是阿里,在2014年創紀錄的IPO融資250億美金後,阿里就在同年11月份發行了80億美金的企業債,主要就是為了買買買。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CEO雷軍分別在7月2日、6日在微博上官宣,向公司員工及技術人才實行股權激勵計劃,這樣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那麼,小米在宣佈股權激勵計劃之後,為何急於發行債券?此次的10億美元,小米將用於何處?

配發超百億並不是件新鮮事

説到小米發行債券,難免不讓人想到阿里。

2013年4月,阿里發行的80億美元債券融資中,一共吸引了22家銀行,其中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行。

從阿里巴巴嚐到甜頭之後,全球各大銀行開始押注另一家中國明星公司——小米。據海外媒體報道,小米首次面向海外發行的10億美元三年期債券受到29家銀行的“瘋搶”,購買債券的銀行包括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信、高盛等明星機構。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固定收益部主管Julien Begasse de Dhaem表示,投行看重的是與中國科技公司未來的合作機會,購買其債券是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

從連發兩筆優先債看小米背後的"陽謀"

時間來到2020年,隨着疫情在國內外的蔓延,小米在資金儲備上的動作頻繁:

3月24日,路透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小米集團計劃發行80億元人民幣的熊貓債,用於償還中國境內的貸款利息、補充運營資本和應對新冠疫情。消息稱,小米計劃首期發行10億元人民幣定向增發債券。彼時,小米方面未對此消息置評。

與此同時,小米在境外首次發行6億美債,期限是10年,本次發債目的是強化小米集團資本市場的品牌形象,為公司快速穩健的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4月2日,小米在中國境內銀行間市場發行首筆熊貓債,金額為10億元人民幣,期限365天,其中20%的募集款項用於支持抗擊疫情,其餘部分主要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境內貸款。

7月30日,根據最新披露,上交所已經受理了“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項目的申報,本次債券的總申報規模不超過200億元(含200億元),債券期限不超過5年(含5年期)。

12月1日,小米發佈公告,擬發行8.55億美元債券,公司將所得款項淨額用作增加營運資金以求擴大業務。

這樣看來,萬達CEO王健林説的“先賺一個億”的小目標,在雷軍的小米這裏,還屬九牛一毛。此次,小米發行10億美元債的目的,也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10億美元債券背後的“陽謀”

我們先來看,小米的現金儲備。

從2021年一季度財報透露的數據,小米賬面資金充裕,短期內並不缺錢,去年下半年開始,小米現金儲備進入穩健增長階段,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12.93億元。

不過,熟悉融資的人都知道,賬面有現金跟發債並不衝突,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發行債券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這並不意味企業缺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業務擴張需要。

今年小米宣佈造車,小米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首期便投入100億元,隨後十年更要投入100億美元,這也表示造車需要資金的持續投入。

從連發兩筆優先債看小米背後的"陽謀"

前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很多現金儲備充足的公司,都有發行債劵的先例,所以説,賬面現金並不是考慮的重點,而是在於企業有沒有發債需求,以及市場認不認同發債需求。

不過,即便如此,有時候發債也是必要的舉措。從小米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來看,截止今年3月底,小米賬面上的應付賬款多達823.06億元,環比去年4季度上漲了101.07億元。所以,不難看出,發債的一部分原因在於應對上季度應付賬款。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發債成本比較低,相較於發行股票的流程繁瑣、金融機構借貸的條件苛刻和利率偏高,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期限較長,資金使用更自由,而且購買者無法對公司的現有股權以及決策造成影響,發行企業債也是較為適中的高效融資方式之一。

除去業務發展需求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在於抵禦市場風險,面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小米對未來融資產生擔憂,選擇在當下環境中儘可能融到多的資金。

這一點在小米的手機業務中,就能看出。目前,手機行業不景氣,制約了小米的進一步發展,今年4月到5月,手機出貨量連續兩個月下降同比超過30%,4月同比少賣了1424萬部,5月同比少賣1080萬部。

另外,海外疫情的不穩定,特別是印度地區的反覆,都在對小米國際業務產生衝擊,目前,印度市場可能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存在阻礙原材料和設備運輸風險的可能。最新調查顯示,三星、OPPO、vivo與小米均已下修2021年二季度印度市場訂單約10%-20%。

目前,全球都處在缺芯帶來的週期性影響中,芯片的短缺也迫使小米從事大量的投資,但短期內小米的業績可能還是會存在一定影響。據財聯社報道,小米已經下調2021年出貨目標,將出貨量從2.4億下調至1.9億,降幅接近25%。

從二級市場來看,公司2021年股價表現並不理想,年初至今,小米股價下跌超20%,市值蒸發達1831.06億港元。

儘管,今年的雷軍躊躇滿志,但現實的小米以及所處的市場環境,也不得不讓雷軍停下,思考下一步的落腳點。

助力小米兑現造車“承諾”?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一家中國科技公司,小米將發行罕見的綠色債券。

國際市場上,同屬科技類型的企業中,也僅有蘋果多次發行綠色債券。但有趣的是,蘋果所發行的綠色債券基本上都用於清潔能源的開發或是環境項目的處理。

在國家相關部門最新起草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中,綠色債券所支持的項目也都是於環境或是綠色產業有關,其中,就包含綠色交通這個二級目錄。

聯繫到此前小米宣佈造車,不難想出,小米這次發行綠色債劵很大一部分用於新能源汽車的製造與研發,所做出的資金籌集。

不只是在發行債券上,小米在股權上也是動作頻頻,過去五天內,雷軍連續兩次宣佈股權激勵計劃,針對技術人才進行股權獎勵,其中,多數人才也與新汽車技術研發有關。

那麼,此次籌集的10億美元注入,加上小米目前賬面上的現金,小米造車的“錢袋子”將再次充足。對於發行的10億美元債券,從目前小米的造車實力來看,很大可能是用於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上,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幾乎不可能拋棄原有的科技優勢,而做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製造與研發。

這也不符合一向精打細算的雷軍和小米的做法,從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上入手,或許是小米現在最明智的選擇,加上之前科技優勢的積累,小米造車的智能化,或許將再上一個台階。

從連發兩筆優先債看小米背後的"陽謀"

目前,很多互聯網大廠也都是走“迂迴路線”,包括百度、蘋果、華為這些,與傳統車企合作,自己出技術,車企出設備,這無疑是節省了很多的時間成本以及資金,特斯拉從創辦到第一批汽車量產下線交付,用了63個月,國內“造車三傑”也都用了三年時間以上。

不過,10億美元的入賬,也許只是星辰大海中一片鴻毛而已,既便與傳統車企合作,或許也無法激起太大的水花。也正如當初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所説的,造車是一個資金黑洞,這是一個費錢的行業,資金門檻很高,短期內的時間成本也挺高。

2020年底,國內造車三傑差不多都達到或超過了3萬輛“生死線”,但所付出的是超額資金投入,報表顯示,理鵬蔚三家累計投融資總額最低都是362億元,理想更是高達835億元。

2019年1月成立的恆大汽車,到現在成立30個月,目前已經投入了474億元。

面對行業大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小米多地的預計出貨量均出現下調,這對小米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確定性,屆時,小米是否能如當初雷軍所説,未來十年拿出100億美元用於造車,還不得而知。

另外,相比百度、華為這些互聯網科技大廠,小米的科技實力並不明顯,而對標國內造車三傑,小米還需在造車的道路上加足“火力”。

這樣來看,10億美元的入賬,對於小米的造車或是一次彈藥的補充。但造車“燒錢”疊加小米手機業務目前所處的行業環境,未來小米能不能探尋到更多的業務增長點,或許並不是簡單粗暴的砸錢、融資所能決定得了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4 字。

轉載請註明: 從連發兩筆優先債看小米背後的"陽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