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帝國"的幕後推手要上市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胡描,編輯:羅麗娟,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奈雪的茶、鍾薛高、周黑鴨、鮑師傅、小紅書、飛鶴……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推手”——天圖投資(下簡稱“天圖”或“天圖投資”)。
在新消費、餐飲賽道投資火熱的過去兩年,這家長期聚焦於消費賽道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大放異彩,成為了贏家之一。
在今年5月,天圖也啓動了港股IPO進程。在近日,中國證監會核准天圖投資發行不超過1.99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全部為普通股。
上市成功後,天圖或成為首家新三板+港股兩地掛牌創投機構。
對於天圖上市的意圖,投資行業從業者普遍認為在於“LP尋求退出”以及“天圖尋求公開募資”兩個方面。
2015年,天圖掛牌新三板時,曾將一批LP轉為股權投資人。到如今,其股東數量高達369名。其第一大股東是創始人、董事長王永華,持有40.35%的股份,天圖投資CEO馮衞東持有1.35%的股份。
天圖主要股東 圖片來源:天圖招股書截圖
而新三板不強的流通性使得股東們沒有很好的實現退出,並希望港股上市拓寬退出渠道。
在募資上,天圖招股書披露,募集資金中65%將用於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資金,25%將用於為天圖資本的直接投資提供資金。
漢能投資併購組負責人朱海認為:“(私募機構)公開上市尋求募資,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充實資本金實力,從而獲得更多財務和經營槓桿的方式撬動投資和退出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向綜合性的金融機構轉型。”
不過,也有觀點並不看好天圖的上市前景。
一方面,今年港股新股破發率居高不下,二級市場對這類私募股權機構並不熱情。
另一方面,天圖將LP轉為“股東”的做法飽受爭議,其上市後“不派息”的做法,也將進一步影響其股票的流通性。天圖或將面臨“賣出”者眾多,而少有人接盤的困境。
不同於其過去在一級市場投出了“消費帝國”的高光,在二級市場上,天圖很難“如魚得水”。
1“消費捕手”要上市了天圖投資是國內當之不愧的消費賽道明星項目“捕手”。
據其招股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圖投資累計投資了205家投資組合企業,有169家為消費領域企業。其中23家公司的估值已達10億美元,並有周黑鴨、中國飛鶴、奈雪的茶及萬物新生等十餘家企業實現了上市或啓動了上市計劃。
除此之外,各類新式生活方式的“種草”平台小紅書,背後也有天圖的影子。
而構造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帝國”,天圖用了10年時間。
天圖投資合夥人李康林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曾回憶道,在2012年時,天圖開年會做數據分析發現,“看其他賽道我們沒有比別人特別厲害的地方,我們需要做差異化競爭,找一個我們自己有優勢、可以使我們的護城河變深的東西。”
而分析下來發現,在曾經投資的項目中,消費品牌的回報排在第一,且進入得更加順暢,於是天圖便將投資方向定在了消費賽道。
10年的摸索,天圖已形成了自己對消費行業的認知體系。其CEO馮衞東曾表示,“天圖用自己的消費品投資理論來判斷企業價值。企業是否值得投資,首先品類的潛力要足夠大、天花板足夠高、成長速度足夠快,在一個高速成長的大品類裏,很容易實現高速成長,這就是所謂的風口。
而在投資理念上,馮衞東不止一次指出:“做時間的朋友。”即投早期,並長時間地伴隨企業成長。
天圖在投資版圖中,陪伴了周黑鴨12年,陪伴了小紅書6年。對於奈雪的茶,天圖也是在其發展之初就頻繁接觸,還有許多項目的投資週期都超過了5年。而隨着企業的成長,天圖也從中獲利。
在2019年至2021年,公司錄得收入及投資收益或虧損淨額分別為6.83億元、14.16億元和8.08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實現1.76億元、9.61億元和5.92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天圖投資在管資產規模高達249億元,在管基金平均內部收益率28.2%。
據灼識諮詢數據,從2019年至2021年,天圖投資在消費行業的投資項目數量,在私募中僅次於騰訊投資和紅杉資本,在國內所有專注於消費領域的私募中排名首位。
天圖投資過的代表性項目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李康林曾告訴全天候科技:“沒有5年、10年做不出品牌。”長久的耐心,才能夠在消費賽道換來高額的回報。
但顯然,資本的耐心並沒有那麼充足。在新消費退潮的2022年,天圖也褪去了過去兩年的光環,陷入了營收、利潤雙下滑的困境。
在2022年上半年,天圖投資實現營業收入9.59億元,同比下降17.01%,淨利潤4.20億元,同比下降17.95%。
而在光環褪去之後,尋求港股上市便成了天圖“突圍”的一個重要決策。
事實上,不僅是天圖,在今年,已經有多傢俬募股權機構尋求上市。在海外,L Catterton、CVC資本、普洛斯的投資業務等接連傳出IPO計劃。此前,太盟投資集團公司也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
海外私募股權機構上市也早已有先例。2007年次貸危機前夜,黑石啓動上市,籌資總額超70億美元,成為谷歌上市十年內的第二大IPO。也正是藉助於這筆巨資,黑石躲過次貸危機,還實現了抄底。在黑石之後,同樣實現上市的還有KKR、凱雷等。
在國內,新三板也曾掀起過一波私募股權機構“掛牌潮”。在2015年前後,如九鼎投資、中科招商、硅谷天堂、同創偉業等機構紛紛在新三板掛牌,天圖也在這個行列之中。
但隨着新三板私募機構整改細則落地,明確了掛牌期間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也澆滅了私募機構掛牌新三板的火,許多機構紛紛摘牌。
由於A股對這類機構的上市有較高的門檻,港股變成了許多機構的“出口”。以華興資本為例,其在2018年順利登上了港股,不過彼時的華興資本更多的是FA色彩。
一定程度上來看,天圖投資若上市成功,它將是首家“新三板+港股”兩地掛牌本土創投機構。
2為解募資難、退出難作為一傢俬募股權機構,天圖為何會尋求上市?業內普遍認為與其LP尋求退出有關。
據天圖招股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在管基金及直接投資累計共投資了205家投資組合公司。截至同日,27家公司的投資已完全退出,21家公司的投資已部分退出,其餘178家公司仍在天圖的投資組合中。
某頭部創投機構投資人陳衞林(化名)告訴全天候科技:“從絕對比例來看,這個退出率肯定不高。”參照某頭部人名幣基金公開過的退出數據,其已投項目裏實現已退的達到了3成。而天圖僅為13%。
“不過,這也沒固定標準,投早期的退出比例肯定要低一些,因為時限長,還是得看裏頭爆雷項目比例,但這各家一般保密。”陳衞林表示。
實際上,消費賽道的特質與行業的週期性,決定了天圖的“長期主義”投資理念。但私募基金5到10年投資週期又與“長期主義”投資理念相矛盾,這也使得天圖在處理LP要求退出的問題上,採取了一種不常見的方式——LP轉股權投資人。
早在2015年,天圖掛牌新三板時,這家投資機構就以特殊的定增方式,通過向其管理的天圖興瑞、天圖興杭、天圖興蘇、天圖興華和天圖興盛等六隻基金共計97位LP發行股票,收購了這六隻基金的全部份額。
據“藍洞新消費”報道,彼時天圖投資的很多項目退出無望,有天圖相關人士對LP稱,如果不轉換為股份可能一分錢收益都沒有,於是LP只好接受了這樣的處理方案。
但新三板的流動性堪憂,對於背後的投資人來説,退出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天圖那時就表露出了赴港上市的打算。
一位接近LP的從業者告訴全天候科技,過去兩年中,消費行業的投資熱潮來臨,許多企業估值攀升。但在GP退出率低的情況下,基金中投資組合的公允價值難以變現。而當熱潮過去,財富也在可見的流失,這也引發了LP與GP的矛盾。天圖所面臨的退出壓力可想而知。
“站在(早期那批)LP的角度,他投基金5年、7年到期要退出實現收益。但天圖從新三板到現在,7年又過去了,已經把他股東原來預期5~7年的錢拉長到10年,早就過了付息還本的期限。”上述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通過上市公開募資,擴大自有資金量,也被認為是天圖尋求上市的一大原因。
以境外機構上市的案例來看,上市可以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還可以通過股權融資平衡第三方資金和自有資金的比重。而自有資金的擴大,也能夠讓創投機構在競爭中具有優勢。
以黑石為例,其創始人蘇世民就曾披露了黑石上市時他們的考量:“成功上市可以募集永久性資本,用於投資公司,並擴大黑石的業務範圍;就算市場轉向,也不用擔心繼續募資的問題,可以把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在當前,募資難成為了許多私募股權機構共同面臨的困境。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創投市場募資量為7724.55億元,同比下降10.3%,新募基金2701只,同比下降7.2%。
圖片來源:清科研究中心報告截圖
且募資的“馬太效應”也在加強。排名前15%的GP募集了市場上85%的錢,如紅杉、啓明創投等多家頭部機構宣佈完成大額募資。但超過九成的新基金規模小於10億元,近六成基金募集規模少於1億元。
而在一級市場日益嚴峻的競爭下,天圖以上市打開募資渠道,對其投資佈局而言,也有戰略意義。
漢能投資併購組負責人朱海認為,對私募股權機構而言,上市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幫助私募股權機構進行綜合性的轉型。
以黑石、KKR等為例,“他們上市的節點也正是他們遭遇到新的週期,同時模式升級的節點。他們需要有更多的資本金進行槓桿經營,進入更多的投資領域如債權投資和另類投資等。”朱海説。
在國內,華興資本的上市也是一個轉型的典型。在2018年港股轉型之前,華興主要業務為FA,促成了多起互聯網的投資、併購事件。在上市後,通過公開募資,將業務擴展到了投行業務、投資管理業務等。
到目前,華興資本已經成為了集投行、基金、財富管理等於一體的金融機構。
3不被看好的上市之路事實上,無論天圖是以何種目的尋求上市,在受訪的投資行業從業者看來,都不是一種“良性”的上市。
一方面,其將LP轉為股權投資人的做法,存在諸多爭議。
在某私募股權機構擔任高管的投資人張周(化名)告訴全天候科技,“作為一個私募機構,其管理的基金不只是某一期,還有很多期,每一期的LP可能都不一樣。當機構針對某一期基金的退出問題,就在GP結構上做這麼大的調整,那其他基金怎麼辦?”
“對一個長期經營的機構,這不是合理的措施。”張周認為。
並且,當前也不是上市的好時機。在今年,新股頻頻破發,據公開報告,2022年前三季度港股、美股、A股的新股首日破發率分別為49%、48.1%、24.3%。
而私募股權企業在二級市場上向來不被看好。以華興資本為例,截至10月31日,其總市值為33.79億港元,在同行業中排名第二。第一的華科資本的市值也僅40億港元左右。
將LP轉為股權投資人,實際上是將二級市場的風險直接轉嫁給了LP。張周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退出形式,而是無奈之舉。”
此外,在派息上,天圖採取了不派息的策略。其招股書中寫道:“我們現時預期保留所有未來盈利用於業務運營及擴張,且並無任何在不久的將來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的股息政策。”
朱海説:“GP它產生現金流的能力相對比較弱,或者説它產生的現金流是不連續的,而這也使得穩定的派息很難。”
不派息也意味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天圖股東的收益僅來自於股價的漲跌。天圖的股票也很難吸引到二級市場的證券機構,這也將降低其股票流通性,或將面臨許多人賣出,而無人接盤的困境。
不僅如此,從大環境上看,募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張周透露,“這兩年很多去香港兩地上市、借殼上市的公司是沒有募資的。”
陳衞林認為,私募股權機構上市後,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在於“透明性存疑”。
“私募基金投出去之後,那就在池子裏滾動了。那麼你買它的股票,實質上是買的是它預期的收益,比如服務費和20%Carry。如果是自有資金投資,那就是它投的一系列股權。”陳衞林説,“這些都讓它的定價不那麼透明。”
他介紹,這一類投資類的上市公司是以(其控股、投資項目的)公允價值計價,所謂的公允價值大多是以項目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計算。而這是滯後的,可能企業的業務早就不行了,但估值還是以前的,那就沒法反映企業經營實質。
天圖上市後,能夠真正做到突圍,還需要提高投資組合的管理能力和退出能力兩個方面。
在配置資產的時,機構需要管理一些流動性比較好的資產,可以實現想退就能退,每年去滿足股東派息的需要。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國內大多數私募股權的退出能力較差。
在國外,黑石等機構有很明確的退出紀律,組合都是有一定的流動性的。每年會給到投資人一定比例的固定收益。而國內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僅有一些大型PE。
在上市之後,私募股權機構需要定期披露投資、財務等資料和數據,一定程度上與其投融資業務具有的私密性相背,這可能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會對機構的內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朱海認為,考慮到目前國內私募股權市場的發展階段,私募機構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動力上市的,。“做私募,很便利,很專注,做行業研究、找項目、投項目、退項目就可以了。但上市要面臨的問題就會很多,包括上市成本、監管要求、信息披露等等,一定是夾帶着要實現一些別的目的,才會有動力去上市。”
陳衞林亦認為天圖的上市,並不會引發許多私募機構效仿。“市場對這類投資機構還沒有那麼開放,監管也不一樣。”
天圖的上市,或許為許多掙扎在退出難、募資難的私募股權機構,探索了一條可以嘗試的多元化脱困路徑。但這條路,仍然道阻且長。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