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對華偏見和殖民主義心態矇蔽了眼睛,澳大利亞看不到太平洋島國發展的大局
香港《南華早報》6月19日文章,原題:被對華偏見和殖民主義心態矇蔽了眼睛,澳大利亞看不到太平洋島國發展的大局 不久前,所羅門羣島和中國簽訂的安全協議令澳大利亞措手不及;到現在,澳大利亞都還沒有從北京在太平洋島國的魅力攻勢中恢復過來。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個月對南太平洋地區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問。中方提出了廣泛的提議,希望能集合10個太平洋島國,在相互尊重和擴大地緣經濟關係的基礎上發展相互聯繫的合作環境。然而,澳大利亞仍然囿於殖民主義思維,認為中國進入太平洋是對其“後院”的侵犯。
澳新任總理阿爾巴內塞的政府試圖軟化其前任的外交政策,將自己表現為一夜之間的改革派,準備進行對話而不是對其較小的鄰國發號施令。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內塞 資料圖
從其在中東和非洲的做法來看,中國願意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這種模式正被複制到太平洋地區,以協助振興當地基礎設施和提高經濟水平。遺憾的是,澳大利亞似乎決心挑戰中國在該地區做法的合法性,一味妖魔化並詆譭中國切實的基礎設施和安全倡議。
多年來,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地區頤指氣使。澳新任外長黃英賢嘴上説太平洋島國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安全,卻敦促它們考慮中國安全提議的“後果”。
大多數南太平洋島國已獨立了至少40年。黃將最近10年稱為“失去的10年”,尤其是在氣候行動方面,這是關乎這些島國生存的核心問題。澳大利亞選擇了象徵性的姿態和微弱的投資,而不是更實際的舉措,毫不在意其鄰國的經濟、氣候、基礎設施和國防需求。
隨着中國的崛起,那些看到自己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財富差距擴大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將北京視為取得繁榮未來的實際替代方案。
中國想要與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但各國為了發展而尋求中國的投資和投入,與其説是因為中國的意願,不如説是因為西方國家那種滲入21世紀的粗暴蠻橫和新殖民主義態度。此類態度的傳承者顯然認為,發展中國家不知道怎麼做最符合自身的利益,並通過象徵性姿態和“飛去來器式援助”——錢最終落入實施援助項目的顧問和公司口袋裏——強化他們的想法。
澳大利亞譴責所羅門羣島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稱其越過了地緣戰略的紅線,這種做派就像美國的副警長,責備其下屬不聽話。
澳大利亞安全機構應摒棄空洞的語言和姿態,停止自以為是地指責中國,向太平洋國家標榜自己正確。
如果這些投資舉措來自於美國,堪培拉可能會滿口稱讚。但是,就因為它們來自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和冷戰思維使澳大利亞無法看清大局,也就是太平洋島國的向好發展。(作者薩米德·巴沙為澳大利亞政治分析師,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