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影業今天(9日)開始申購,申購價格為5.03元/股,A股的影視行業正迎來近五年首個IPO。
經歷了從美股退市再轉戰A股的7年長跑後,博納影業終於用過硬的業績證明了實力和價值。與此同時,另一家影視龍頭華誼兄弟卻走入下坡路,頭頂的光芒也早已不再。對比近三年的業績可以發現,同是影視公司,它們前行的軌跡卻並不相同。
博納與華誼7年前市值相差45倍,博納回A股了兩家市值能差多少?這是市場關注的話題。
未來3年,博納擬投17億拍10部影片
博納影業是國內首家從事電影發行業務的民營企業,2010年9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內地影視集團。從美股退市再到A股上市,博納影業前後用了7年時間,成功地探索了一條“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道路。這次,博納影業通過IPO擬募資12.43億元,也是用以做大做強“主旋律”金字招牌。
以《智取威虎山》為開端,博納影業開創了真實事件改編的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的新篇章,《長津湖》更是以57.75億元的總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更讓觀眾期待的是,博納影業表示,未來三年擬投資電影項目16.8億元,包括《智取威虎山前傳》、《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反恐行動》、《血戰上甘嶺》、《克什米爾公主號》、《汶川大地震》、《一代梟雄》(《暗槍》)、《無名》以及《少年時代》等10部影片。預計總資金需求48億元,使用募集資金10.34億,其餘使用自籌資金,分三年投入。截至今年8月1日,已就影片《智取威虎山前傳》《汶川大地震》《一代梟雄》《虎鯨行動》《無名》《少年時代》投入部分自有資金。
博納和華誼七年前票房接近,市值相差45倍
時間倒退到2015年6月12日,博納發佈私有化退市公告,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於冬對外解釋了博納私有化的原因——博納在美股市場上被嚴重低估。於冬的依據是博納影業的業績與市值不匹配。
2015年1月至9月,博納影業集團共出品發行《澳門風雲2》、《智取威虎山3D》、《殺破狼2》等13部影片,累計獲得28億元票房收入,超過2014年度全年票房總收入。
與此同時,華誼兄弟2015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全年票房收入約43億元,營業總收入39.01億元,同比增長63.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1億元,同比增長9.39%。
對比票房收入,雙方相差無幾;但是對比兩家公司的市值,卻不可同日而語。
當時,華誼兄弟的總市值約為394億元,與其旗鼓相當的博納影業的市值卻僅有8.56億元——博納影業與華誼兄弟的市值,足足相差45倍。這正是於冬的“心病”。
博納影業市值不排除翻倍可能
轉眼到了七年後的2022年,博納影業與華誼兄弟,比較業績則是一家虧損一家盈利,而隨後的兩家市值也很可能拉開很大的距離。
博納影業上半年營收為14.7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1億元增長81.89%;利潤總額為3.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113萬元增長655.53%。展望第三季度,博納影業預計前9個月營收21.54億至22.79億,較上年同期的1.38億元增長56.41%至65.5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億到2.37億,較上年同期的7346萬增長100.06%至223%。分析業績增長時,博納影業表示,系主投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於春節檔上映,並取得40.6億元票房,帶動經營業績增長,而2021年同期公司無主投影片發行上映。
與博納影業驕人的業績相比,華誼兄弟則落了下風。
目前華誼兄弟並未披露半年報預告,其一季報顯示,淨利潤虧損1.32億;就在2021年,華誼兄弟一季度淨利潤還是2.346億,華誼兄弟的半年報能否扭轉之前的業績頹勢,市場認為並不樂觀。華誼兄弟表示,報告期內,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反覆,影視行業在需求和供給端的雙重不利影響下,票房和觀影人次等主要指標明顯弱於去年同期,行業整體生產經營受限,公司主要業務亦受到較大影響。
涉及到市值,截至8月8日收盤,華誼兄弟股價為2.63元,市值不到73億,不足7年前的兩成市值。博納影業尚未上市交易,其市值上衝空間有多大,兩家公司市值相差多少,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有資深投資者告訴記者,博納影業的發行價為每股5.03元,對應2021年的靜態市盈率為22.99 倍,而截至今年8月3日,中證指數發佈的“R86 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47.41 倍。照此測算,博納影業一旦上市,其股價和市值不排除翻倍的可能。
博納影業的盈利是否可持續?
華誼兄弟與博納影業的經營模式大不相同。
華誼兄弟的業績拐點出現在2018年,當年該公司淨利潤虧損11.69億。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曾公開指出,“從創業到上市,到2017年、2018年都蠻順利,真正的轉折是《手機》事件。”從此華誼兄弟的業績就步入了下坡路。再加上新冠疫情反覆來襲,影視行業普遍受到衝擊。從2019年至2021年,華誼兄弟年年虧損,淨利潤虧損達到52.72億,2019年虧損更是高達39.78億。
對於華誼兄弟接連虧損,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表示,“當初華誼上市後,選擇擴建池塘,想要在影視周邊衍生出一整條產業鏈,並打出去電影化的口號,正是過度押注於影視和影視相關實體景點,缺少爆款和實體景點並沒達成想象中的營收,使得影視行業在過寒冬的當下,‘擴建項目’就成了沉重的負擔。”
與此同時,博納影業則通過拍攝主旋律電影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博納影業實現營收分別約為31.16億元、16.1億元和31.24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15億元、1.91億元和3.63億元,3年合計盈利8.69億。在中國票房影史前10名中,博納影業出品的3部影片在列,分別為《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和《紅海行動》,票房分別為57.75億元、40.66億元及36.52億元。
不過市場仍然憂慮,疊加疫情、行業下行環境等因素的持續影響,博納影業的盈利是否可持續?2019年至2021年,博納影業實現票房收入221.19億元。其中,僅《長津湖》系列電影就帶來90多億元票房,但2021年淨利潤僅為3.63億元。
市場的疑問是假設後續拍不出爆款電影,博納影業也很容易走向虧損邊緣。對於接下來博納影業可能的佈局,影視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除了主旋律內容,博納影業也可能會嘗試喜劇、偏小成本的愛情片,甚至可能迴歸博納影業以前做過的香港警匪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慎良
編輯/樊宏偉